【郁光明•茶余饭后】粽子的回忆——《虎斋》2018年第182期(

2018-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嘉兴虎斋

《郁光明·茶余饭后》

粽子的回忆

嘉兴是粽子之乡。嘉兴的粽子以嘉兴而成名,嘉兴因粽子而扬名。我们一直说嘉兴是渔米之乡,丝绸之府,物产富饶,人文历史悠久,但在外面的知名度,耳熟能详的,说得出,叫得响的,除了粽子之外,其实也不太多的。

粽子全国各地都有,但唯有嘉兴的最有名,甚至于有人说嘉兴人的性格也像粽子。人家外国人用一点点面粉摊一个饼,把洋葱、番茄、胡萝卜都放在面上,叫什么比萨,一个要卖几十元。我们嘉兴粽子却不然,它把大块大块的肉、精细的猪油豆沙、蛋黄栗子,严严实实的裹在其中,外面不露一点声色,一个最多卖不到一欧元,还不够在他们那边上两次洗手间。

近年来,流行吃方便面,把面块放在纸碗内,用开水泡两次就可以吃了。其实粽子是最好的方便食品,每次我出差乘坐长途火车,就带粽子。把粽子放在两层尼龙袋里用开水泡上三,五分钟,不仅美味,而且耐饥,神舟十号上天还带了粽子上去呢。

嘉兴粽子遍及城乡,经营粽子的食品企业不计其数。以前民间百姓,家家户户都会裹粽子。品种繁多,五花八门。除了现在各家商店都有供应的大肉粽,豆沙粽,蛋黄粽,栗子粽外,还有许多如:赤豆粽,黄豆粽,豆板粽,白水粽,红枣粽,蜜枣粽等等。但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一种小粽子和一种灰浆粽。

我年幼时,有一种用单张竹叶包白米的小粽子,灵巧可爱,深受小孩子的喜欢,每到端午前后我们也会去农村竹园里采摘一些竹叶回来自己包,顺便摘一些竹叶芯回来泡茶喝,可以清热解毒。也会有农妇煮了拿到街市上来叫卖,一分钱可以买两只,我们偶尔也会买两只来解馋。粽子虽小,但同样散发着竹叶和糯米的清香。现在还有谁会做这种小卖买呢?还有一种是灰浆粽,粽子是白水粽,但裹粽子的糯米最好要用桑柴灰的澄清水来浸泡后再煮,剥出来的粽子是淡淡的绿色。夏天吃冷的灰浆粽,凉凉的,糯糯的,有一股特殊的清香,让人难以忘怀。随着燃料的改革,灶头的消失,桑柴灰也没有了,因此再也没有了灰浆粽。很多年轻人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尝过了。有一次我在宁波买到碱水粽,但口味不是我记忆中的味道。

有时我想,时代发展了,食品丰富了,就是有了灰浆粽,也可能找不回儿时的回忆,还是让它留在美好的回忆中吧。

嘉兴的粽子历史悠久,但在以前还只有局限于各家饮食店的门口和茶馆店早市的叫卖,最早把嘉兴粽子名字叫响和推向外地走向全国的,有一家单位功不可没,那就是铁路嘉兴车务段。那时候嘉兴火车站的站台上每趟列车停靠,旅客们都要买一些嘉兴粽子带回去,随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嘉兴粽子的名声也流到全国各地。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嘉兴车务段的粽子是他们自产自销的,价钱比外面要便宜一点,很受群众欢迎。在车站前面的路边有一个工场,每天生产的粽子都拿到站台上去卖,在站外是不卖的,想买要设法到站台上才能买到。尤其是有一段时期,外面买粽子要凭粮票,而火车站的粽子是不收粮票的,为了要买到火车站的粽子,就只有买一张到最近的七星桥或蚂桥的火车票,进站去买几只粽子来吃。

2013.06.11

晚清海宁仕女画家王意亭及其《仿古仕女册》

文:许赛君/子午源

(一)

王意亭《仿古仕女册》真迹,为我国著名收藏家钱镜塘所捐赠,现藏海宁市博物馆。钱镜塘(1907-1983),原名钱德鑫,字镜塘,晚号菊隐老人,海宁硖石人。死后归葬于硖石镇东山。钱镜塘是一位收藏大家,所藏五代南唐徐熙《雪竹图》、清代王石谷《陈元龙竹屿垂钓图》等,皆为稀世之宝。一九四九年后,他先后将两千九百余件元、明、清名家书画、金石文物、地方文献等,分别捐献给浙江、上海、南京、广东等地国家收藏单位。一九五八年,钱镜塘曾向海宁博物馆捐赠了一批书画、古籍、器物等,《仿古仕女册》真迹就是其中之一。

王意亭《仿古仕女册》是晚清仕女画的上乘之作,不可多见,且保存完好。此册页为设色仕女图,纸本,共绘仕女图十二帧。最后一帧图上有王意亭落款钤印,其余各帧皆仅钤印。另有一开空白页,无画,左下角钤钱镜塘收藏章“海昌文献”(海昌,海宁的旧称),朱文方印。

《仿古仕女册》每开右边画心,左边空白。最后一开右边是《梅边扫雪》,左边是钱镜塘题跋:“王钦,字懋钦,号意亭,别署老铁,海宁郭溪人。善人物仕女,以改七芗、费晓楼为宗,花卉宗南田,色泽绚烂,笔意潇洒。光绪间鬻画海上,极得时人赞许。戊戌(1958)大暑前一日,乡后学谨志于数青草堂。”钤印二方,一为“钱镜塘印”,白文方印;一为“数青草堂”,朱文方印,“数青草堂”是钱镜塘之室名。封面题签:“海宁王意亭仿古仕女册真迹。数青草堂珍藏,乡贤文物。”

(二)

王意亭《仿古仕女册》真迹十二帧,约略介绍如次:

一、《柳下浣裙》。早春,寒潭清寂,一树柳丝随风飘拂,石间水边,青草犹生凉意,一女子蹲于石上浣裙,柔情若水,或因柳间之点点桃红而惹出丝丝春情。钤印“懋钦”,朱文方印。

二、《倚栏寄情》。栏杆外两树红花,绿苔染石,栏杆内一妙龄女子正撩开竹帘,倚栏凝目,睹枝头朵朵繁花,绵绵相思尽在默默无语中。

三、《陌头整袜》。楚楚美人乡间陌头闲步,未免不胜柔弱,她手扶树干,罗袜又整,三寸金莲,人见人怜。一个弱女子娇女子的形象,描摹生动,跃然于纸上。钤印“意亭”,朱文方印。

四、《花间扑蝶》。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畔,娇艳欲滴的牡丹花间,一对蝴蝶翩翩而舞,美人对着蝴蝶举起了轻罗小扇。是嬉蝶,抑或妒蝶?蝶儿蝶儿知不知!钤印“风月闲人”,朱文长方印,此印属闲章。

五、《陌上采桑》。陌头桑园,农家女伸出柔荑之手,左手持枝,右手摘叶,一筐桑叶已盈。她端庄质朴,平淡自然中显露出清丽雅气,不禁令人想起了汉乐府《陌上桑》中的罗敷女。钤印“王钦印”,白文方印。

六、《绿烟泛波》。夏日里,岸边清风,湖上涟漪,绿荫密密匝匝。一女子泛舟湖上,双手轻荡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明眸含愁,绿水幽幽。此境此情,可谓:“妾心纵与湖心似,安得郎情水样添?”钤印“春水处”,朱文方印,此印属闲章。

七、《荷净纳凉》。一池碧波上,莲叶田田,荷花艳艳。浓荫下,池栏边,一女子坐于鼓形瓷凳上,素手羽扇,于塘畔赏荷纳凉。人物景物,二者相融。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亦佳人之谓也。钤印“懋钦之印”,白文长方印。

八、《桐阴待月》。栏杆寂寂,桐阴密密,一轮圆月映照一佳人。佳人独倚梧桐,露华沾衣犹然不觉,是离愁,是别恨?自有一种心绪诉不清。钤印“郭溪王”,白文长方印。

九、《秋夜观书》。窗外枫叶如丹遮瓦檐,室内青灯闪烁伴红颜,一女史端坐书案,兰指轻按书卷,沉吟瞬间。书中乐,书中痴,皆在女史秀眉美目间流露出来。钤印“懋钦之印”,与《荷净纳凉》所钤之印相同。

十、《竹径探幽》。山石嶙峋,数竿幽篁随风摇曳,一佳人寻幽探胜于竹间小径,其趣怡然自得。此图以竹子写景,几竿幽篁纤细,清雅秀逸而富有神韵,画家以此烘托佳人之高洁:冰玉身心,圭璋品格。钤印“意亭”,与《陌头整袜》所钤之印相同。

十一、《对梅写像》。梅花掩映,石案之上置一纸一砚一水盂,女子侧坐于石上,左臂倚膝头,右手执画笔,为绘像沉思之貌。诗云:“自对梅花描小像,欲呼明月问前身”,此之谓也。钤印“老铁”,朱文长方印。

十二、《梅边扫雪》。琼树交柯,小溪涓涓,佳人执帚扫雪于石板桥上,一副娇柔之态教人既怜之又惜之。最是佳人那一袭披风中露出的半截榴红色衣袖,引人注目。左下角落款“戊寅(1878)秋日海昌意亭写”,钤印“懋钦”,朱文方印。右下角钤“海昌钱镜塘五十以后所得乡贤遗迹记”,朱文长方印,此为钱镜塘收藏印。

(三)

王意亭其人,生平资料罕见,小记虽散见于《清代画史补遗》《芥子园画传》《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续编)》等,但所述皆寥寥数语。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王树铭,(清)号意亭,别号云迟,海昌(今浙江海宁)人。工山水及花鸟、鱼虫。”

《仿古仕女册·桐阴待月》钤有“郭溪王”一印,即以地名“郭溪”与姓氏“王”入印。由此印可证:王意亭为海宁郭溪(今郭店)人。此册页钱镜塘跋语中说王意亭为“海宁郭溪人”,所据似亦出自此印。郭溪,古之水名,即今日郭店的塘河,借作地名,今名郭店。“《海宁州志稿》载:宋绍兴(1131-1162)间,户部侍郎苏衡卒于盐官,葬于郭溪之北。则宋时已有郭溪之名。”“‘郭溪春水’为旧时‘海昌八景’之一。苏平(按,明代景泰十才子之一)有诗云:‘溶溶漾漾复粼粼,碧涨前溪过雨新。兰蕊带烟湘浦晚,桃花迎浪武陵春。’”(《浙江省海宁县地名志》,一九八五年内部发行)民国三十七年高伯时主编的《海宁观潮》中也指出:“郭溪,即郭店塘河。”

以笔者所见的王意亭零星资料及画印等考证整合,可用以下数语作为画家简介:王树铭,又名钦,字懋钦,号意亭、老铁、云迟、云迟山人。同治光绪年间海宁郭店人。光绪年间在沪以卖画为生,与嘉兴朱偁、宝山钱慧安、吴县沙馥同时。

王意亭不仅擅长人物仕女,亦工山水、花鸟、草虫。《芥子园画传》第三集所附增广名家画谱,选入王意亭画作六幅(按,《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续编)》说“选其作品五幅”,有误),所绘有樱桃河豚、柳枝鸣蝉、络纬豆荚、螃蟹等图。当代画家吴蓬《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光盘镜像)“名家作品·第六十九讲”,专列“王意亭”画家一节。在中国绘画史上,王意亭的绘画之才早已为世人所瞩目。

(四)

在清代流行的仕女画中,一是改琦、费丹旭延续着唐寅、仇英的传统仕女画,一是任预、任熊、任熏传承着陈洪绶变革的高古仕女画。咸丰、道光年间,以改琦、费晓楼为代表的仕女画达到了一个顶峰,仕女画家们崇尚改、费的绘画艺术。许多追随者依附改、费,相互模仿,所画题材亦大多源于历代典故,多有类同,少见创新。费丹旭(晓楼),浙江吴兴人,与海宁硖石藏书家别下斋主人蒋光煦(号生沐)相交极深,曾“客蒋氏别下斋有年,光煦所刊《阴骘文图证》,皆丹旭为之绘,至今风行海内。”(《钱江流韵》,浙江省博物馆二〇〇七年内部发行)费氏绘有《果园感旧图》,并题:“丙午春,下榻生沐蒋兄别下斋,得晤叔未丈及其侄受之。暇日信步果园,主人第五子下学之后,时亦从游……”此图即费丹旭追忆三年前下榻海宁别下斋时与嘉兴张叔未、张受之叔侄及蒋光煦第五子游硖石果园之情景,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王意亭的家乡郭店与硖石相距仅十数里,水陆交通十分方便,费丹旭卒于一八五〇年,王意亭《仿古仕女册》作于一八七八年。王氏的仕女画受费氏影响甚深,或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着关系,这是可以想见的。

台湾一九七七年出版的方向《论中国人物画》说:“清仕女大家首推道光、咸丰年间的改琦和费丹旭,改氏落笔清洁,设色妍雅,清秀之气溢于眉宇。费氏画亦如此,艳不伤雅,潇洒出尘,布置点缀,清疏秀逸……”这一绘画风格,也出现于王意亭《仿古仕女册》中,其人物形象、布景点缀等,与改琦、费晓楼颇是类同。但是,王意亭仕女画虽宗改、费之法,却又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王氏将笔墨专注于仕女的神态描摹,以人物表情直接写出画作的意境,这种用意明确的表达方式可谓王氏仕女画的特色之一。王氏所绘仕女基本保留了改、费的风格,所画仕女造型两肩直削,线条顺适简畅,形态清逸。在仕女的写像中,更加注重头部特写,刻画细腻,从眼、鼻、嘴,直到发丝,处处抒发出一种生活气息,时时传递着作品的精神境界。在仕女的脸型上,王氏喜用唐人风格,脸型一般比改、费所作仕女略为丰满。相对而言,王氏对仕女的审美观是倾向于传统的。或许,这也是王氏作品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

清末仕女画流行,与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趣息息相关,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每位画家若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必须在传统技法与创新变革之中寻得自己的出路。王意亭的仕女画也有着不少创新的一面,比如在人物气韵、传神与表意上,王氏借鉴了西洋光学效果,中西结合,这是很值得欣赏的。

《仿古仕女册》的布景点缀较为简洁,画中景物大多采用没骨法,一草一木,轻盈而出,落墨洁净,疏密有致。但与费晓楼的作品相比,王氏仕女画中的布景点缀相对要单纯些,显得有点直白呆板。不过,王氏仕女画的每幅画面依然保持淡雅宜人的气息,给人一种清逸的感受。

晚清仕女画以改琦、费晓楼为宗,这在当时也是一种时尚。江西景德镇著名瓷画家金品卿《红袖倚江楼》,虽是浅绛彩瓷板画,却同样仿改、费之法。金品卿,安徽黟县人,同治、光绪间供职于景德镇御厂,被誉为“御厂两支笔”之一。《红袖凭江楼》绘于丁丑年(1877),王意亭《仿古仕女册》绘于一八七八年,相隔仅一年。若将王氏册页中《倚栏寄情》与《红袖倚江楼》一比较,不难发现,两者虽是一纸本一瓷本,尺寸不同,构图有异,但两帧仕女画皆以改、费为宗,只是大同小异而已。

王意亭《仿古仕女册》真迹是画家的精心之作,尽管每帧作品似乎都有一些模仿之痕迹,但也或多或少地掺合了王氏对仕女画的探索与理解。在这些仕女画中,有一股洁静平和之气迎面袭来,仕女形象生动,刻画恰到好处。画面设色素净淡雅,画家落笔干净,不拖泥带水。正因为王意亭的仕女画有着如此之品位,故深受时人之喜好与后人之嘉许。

嘉善历代先贤室名题记考略

文:姚春兴

清初·钱源来【揽云轩】

钱源来,字清许,号槐庭,钱佳子。幼聪慧,年十五游庠,雍正乙卯(1735)乡试得而复失,屡困场屋,郁郁以殁。家有藏书数千卷,闭户尽读,因得博淹经史。工诗古文,下笔千言立就。著有《揽云轩诗钞》。

揽云,“揽秀巢云”略语,收取秀丽景色,巢居白云之下。宋范成大《黄罴岭》诗“白云叵揽撷,但觉沾人衣”。室名寓择胜而居隐逸自适之旨。

清·顾增瑞【煮雪居】

顾增瑞,字铁芝,顾逊侄,诸生。性兀奡(孤傲不羁),能诗,亦善画。同治初避兵沪渎(即上海),遇日本人慕名求书,遂疾挥以应。其人喜甚,酬以番纸订海外交。著有《煮雪居诗稿》。

煮雪,以雪水烹茶。唐喻凫《送潘咸》诗:“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又陆龟蒙《煮茶》诗:“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清·曹祯骥【握兰轩】

曹祯骥,字观机,康熙间人。事迹无考。著有《握兰轩诗》。

握兰,古时握兰以赠别。《文选·谢灵运诗》:“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李善注:“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曰:‘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然握兰摘苕,咸以相赠问也。”后以“握兰”指皇帝身边的近臣,亦喻孝养父母。唐刘禹锡《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室名盖本此。

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八集(1)

慧福楼词

德清 俞绣孙 彩裳 撰

俞绣孙,字彩裳,德清人。河南学正俞樾女,苏州知府钱唐许佑身室。

解语花(咏牡丹)

繁华独占,艳色无双,桃李春光贱。玉人情倦。东风里、锦帐半遮娇面。红深翠浅。似剪碎、断霞千片。应算来、倾国倾城,会向瑶台见。

不放蜂偷蝶恋。倚新妆无语,浑是娇懒。惜春将半。销魂处、别有背人深愿。华年似箭。但岁岁、花时常健。休负他、酒满金樽,更画屏深院。

高阳台(咏水仙)

衣缕春冰,香含暖玉,珊珊影隔帘栊。漫抚哀弦,芳心原自难同。凌波步、襪空遗恨,伴梅魂、淡月朦胧。一凭它、秾李夭桃,占尽东风。

娇多不奈春寒重,更温泉浴罢,嫩日微烘。清绝无尘,羞随郑婢泥中。多情莫解明珠佩,问仙踪、何处相逢。剩当时、谢女前身,幽梦曾通。

齐天乐(春雪)

翠衾昨夜春寒重,朝来顿成凄冷。密护琼窗,轻霏玉屑,疑把梨魂唤醒。瑶华糝径。怕草色青青,惹人离恨。醉里凝眸,莫教颜色上青鬓。

庭空风力似翦,玉梅休怨寂,飞去相趁。柳未三眠,春无一半,何事杨花成阵。飞霙弄暝。问谁向东皇,误传芳信。极目天涯,素娥羞避影。

江城子(落梅)

风流空想寿阳春。唤梨云。梦难分。昨夜东风,庭院悄无人。倩影亭亭扶不起,珠委地,玉生尘。

檀心一点倩谁温。怨黄昏。拭啼痕。月地云阶,何处觅香魂。记否那回曾索笑,深雪里,掩重门。

南楼令(自题小影兼怀侍蘐、仲蘐小姑)

前梦去匆匆。情怀谁与同。倚屏山、两个愁侬。何事近来消瘦甚,已非复、旧时容。

相对不言中。愁多意自慵。更休教、弃掷尘封。它日彩云难觅处,好留与、识春风。

祝英台近

静台主人宴饮湖上,折梅数枝而归,忆季英仲嫂,濒行时欲作湖上游束装不果,对花惜别,不禁黯然,倚此寄之。

惜匆匆,分手易,寂寞怨朝暮。几日东风,春色顿如许。探芳旧约蹉跎,六桥烟柳,未识我、别时情绪。

泪如雨。一枝欲寄凭谁,相对更无语。水远山长,空赋断肠句。怜它一段幽香,绣帏今夜,能否伴、梦魂飞去。

如梦令

春色渐归芳树。愁思暗和疏雨。莫去倚阑干,帘外轻寒如许。无语。无语。谁识此时情绪。

摸鱼儿(寄怀侍蘐小姑)

忆当初、绮窗朱户,妆成青镜同照。而今久作关山隔,空有梦魂飞绕。千里道。曾记得、梁园是我儿时到。风清月好。想酒满金樽,香浓宝鼎,随意寄吟啸。

年来事,应愧浮生草草。新愁添得多少。良辰胜景偏怊怅,减却旧时怀抱。还自笑。笑倚遍新声,总是相思调。鱼沉雁杳。已几度春残,几番花落,幽恨有谁晓。

声声慢(寄怀仲蘐小姑)

听残梅雨,立尽桐阴,无聊静掩房栊。倦倚屏山,钗横欲整还慵。销魂怕提前事,恼兰舟、催发匆匆。从别后,任罗衣香褪,宝镜尘封。

肠断吹箫院落,自伊人去也,烟锁苔空。明月樽前,相思两处应同。休教为侬憔悴,劝加餐、锦字常通。空极目,渺天涯、云水万重。

虞美人(前题)

当时玉笛红窗里。不识愁滋味。无端一别各西东。负了阑干几度、月明中。

年来折尽离亭柳。赢得人消瘦。云山总是万重遮。昨夜相思有梦、到天涯。

长亭怨慢

春暮随家大人返吴下,静台主人坐小舟送至城外,赋南浦一阕见赠,别后舟窗无事,因倚此调寄之。

正三月、落花飞絮。岁岁魂销,绿波南浦。剩有红笺,断肠留得断肠句。一江春水,量不尽、情如许。欲别更徘徊,但泪眼、盈盈相觑。

日暮。纵归舟不远,已抵万重云树。无眠强睡,怕辜负、翠衾分与。想别后、独自归来,对罗帐、凄凉谁语。只两地相思,挑尽一灯疏雨。

洞仙歌(寄静台主人)

无端一别,隔云山千里。锦字缄愁倩谁寄。算浮生、总是会少离多,盼负却、灯下花前月底。

记曾留后约,何事蹉跎,冷落银屏旧时意。寄语远游人、知否闺中,空望断、归舟天际。更莫问、相思几多深,也不说、相思这般滋味。

浪淘沙

记得昔同游。杨柳湾头。落花流水两悠悠。莫道春愁禁不起,还是春愁。

欵乃橹声柔。梦也难留。轻寒翠被冷香篝。睡起斜阳明雉堞,错认杭州。

前调(七夕)

风紧暮云浮。独倚危楼。伤心转自恨牵牛。何事聘钱偿未得,岁岁离愁。

佳节喜逢秋。灵鹊桥头。银河风浪夜悠悠。莫道人间容易别,天上难留。

青玉案

一樽浅注菖蒲绿。渐醉倚、屏山曲。戏绾彩丝长命续。瑶阶烟草,翠帘风竹,庭院清无俗。

轻衫乍换冰绡榖。也不学、新妆束。午睡醒来钗坠玉。联吟人去,对花人独,归燕梁间宿。

【原注】此与宜人端节同咏,嗣后不复作矣,思之泫然。祐身识。

《慧福楼词》一卷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