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心情随笔

我们不说情话

2018-04-05  本文已影响26人  湛予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每天汇入来来往往的人潮,擦肩而过的是一个个独特的人生故事。幸福、苦恼、愤怒、喜悦、期许、或忧伤。无论起得多早,总有人已在路上;无论睡得多晚,总有灯还亮着。人行天桥上,穿着簇新套装的女生还未褪去学生的紧张,走向她将要应聘的公司;步履略迟缓的高个子长者提着公文包,今天结束后他就会退休;菲佣领着一只毛茸茸的小狗,路过一个打鼓歌唱的卖艺组合;发放福音传单的中年大叔,保持着天使牌的微笑。

故事散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冥冥中的线索,串联起宏大话题下的一些思绪。我们擅长高谈阔论,我们听过很多道理,我们可能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纷纷扬扬中,阅读、观照、思考,试着去理顺混沌的想法,于是我随手记下零散的观点。这一篇,关于近期的所读所思;关于爱情、婚姻、乡村、和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轮;关于生活中已知的阻碍,和未知的困难;关于终极的孤独与悲观,以及接受这现实后的幸福和坦然。

成长到一定阶段,也知道人生许多时并不存在标准答案,所以,坦然记叙,不求认同。

我们是否把婚姻看得太重?

二三十岁的年龄,逃不过的一个话题是恋爱与家庭。坚持与传统相异的生活状态,需要强大的勇气。至少是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连串诘问: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孩子怎么教育?一系列的问号在眼前打转。即使社会对于个人主义和自由选择的宽容度逐渐提升,对婚姻的某种执念依然深刻影响着我们。

无论如何粉饰或变迁,婚姻注定是一件很重的事。更何况,我们还在它身上捆绑了越来越多的东西。比如阶级的巩固和跃升,比如经济联盟的建立,比如扩张的亲缘网络。

这样定睛一看,婚姻的真实面貌,比想象中似乎更无趣乃至无奈了些。爱情和婚姻性格相反,一个风花雪月,一个沉静默然,一个追求新鲜,一个退守稳定。当王子公主童话般的光芒与幻象散去,留下的是茶米油盐、七年之痒和围城慨叹。而婚姻背后所代表的巨大责任和约束,更是让本身仍处于“游戏人间”心态当中的年轻人却步。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门问答——“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婚姻的破裂?”,高票答案获得了32K的赞同。其中提到,在婚姻中,基本的维系要素是认真对待家庭;若要进一步追求成为彼此的灵魂伴侣,则需包含道德、感情与乐趣,三者兼有,方能成就最美满幸福的婚姻(例如钱钟书与杨绛)。答主云,“婚姻的真正价值,并不是让人每天都开开心心,一直体会到激情和爱,而是体现在处于人生的暗面时,有理解和陪伴的人。” 好的婚姻意味着建立起一种理解的联盟和利益共同体,如果在遇见人生的暗面时,两个人能保持大方向一致,而不是角力和渐行渐远,总能产生些相互取暖的效用。
  
也在偶然间读到郑轶的一篇文章——《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婚姻制度的瓦解》。看似耸人听闻的题目背后,是几组颇能激发思考的论据。回归本质,婚姻是一种社会契约和产权制度,是父系社会农耕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业社会体系中,婚姻双方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人类个体被对待,而是作为丈夫的私有财产以及从属物而存在。作者在这里给出了一个有趣的比喻:“'男主外,女主内',农耕文明的婚姻模式是:丈夫是CEO,有绝对话语权,妻子是从属财产,类似于一个活的“人工智能”小家电,最多只能算是助理。”读到这里,不禁想起《诗》里的句子,“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不平等,无可逃脱。这样看来,门当户对、半斤八两,就是试图让契约两方能够保持均衡的一种朴素的政治正确。

不婚主义者不爱这一套,秉持着各扫门前雪的态度,只对自己负责。例如《什么都没有发生》里的张得志,又如《在云端》当中的瑞恩。其实我很佩服他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事,也能承担潇洒背后的孤独,不把人生愿望嫁接或寄托在一段关系之上。浮萍随水漂游,大树扎根泥土,所有的选择毕竟都有相应的代价。

而我呢?轮到自己,总是奢望和贪心的。如果选择婚姻,只愿它能够“轻”一些。

我们是否已离土地太远?

顺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一片骂声,我开始回看第一季和第二季,体会食材从田间地头来到我们餐桌上的不易。农民劳心劳力,只为赚得一点养家糊口的钱。渔民、麦客、养蜂人、挖藕人,他们辛勤劳作,我们享受成果。一次次,镜头对准那些朴实而干净的笑脸,想到他们的辛苦,眼眶有点湿润。

很难评判,城市化给乡村带来的是更多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想起曾经支教的村落,孩子们穿着不甚整洁的衣服,躲避着陌生人的眼神,有难以叩开的心门。却也会聊QQ,打游戏,家里的电视放着《非诚勿扰》。六年过去了,不知在崎岖泥泞的山路那头,他们有多少仍在读书,有多少已经成为了工厂里某条流水线上的工人,有多少会留在家中做农活。

春节期间,读到黄灯博士写的一篇长文《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多年来,事情没变。城市日益膨胀繁荣,乡村的现实则骨感凋敝。撕裂已经产生,鸿沟愈加明显。她透过小家庭的悲欢看到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造成的不可逆的生存劣势,并以压抑的现实摆在眼前。代际的贫穷开始轮回;留守儿童关爱与教育缺失的后果逐渐显现;经济的脆弱加速了乡风乡俗的凋零;而社会游资通过官商勾结,已经盯上了农村最后的土地资源。回馈乡村,未能实现,乡村问题埋下的后果,城市也不得不有买单的一天。

身在香港,曾经思考过很久内地学子与香港本地学生的不同。在开放的心态、优异的学业成绩和国际化的视野方面,我们已经可以做到不相上下。有所区别的,可能是,或至少我以为是,内地生心里、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对身后那片土地更加复杂深厚的感情。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是在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卷子上读到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的。它被设置成一道作文题目。虽然最终没能通过这次考试,这句话却一直印在脑海里。

在过着自己小资的、舒适的、悠闲的日子时,在生出一些无谓而琐碎的烦恼时,想一想远方的人们,以及,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我们是否能寄望于未来?

没有人承诺世界是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的。时代是在飞速改变,我们却不能寄望于改变。历史与现实,个人生活到时代样貌,从来都是一地鸡毛。

长大,可能是逐个击碎幻想的过程。倒也好,清醒点,才有利于上战场。韩雪说的在理,要做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在刚刚恋爱的时候,我也曾喜欢过誓言。后来渐渐懂得,有些话,说出来就飘走了,誓言之重,静静沉在心底,去做就好。未来无法承诺,但未来是由现在的每一个瞬间铺就的。有多珍视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秉持怎样的人生、世界和价值观,行动本身即是表达。

宇宙寂静,我们不说情话。

附录

  1.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婚姻的破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72013

  2.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婚姻制度的瓦解
    http://www.sohu.com/a/223407701_805272

  3. 什么都没有发生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276620/

  4. 在云端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77791/

  5. 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http://culture.china.com/11170626/20160204/21450058_all.html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