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内耗是否也来自于认知失调?(1)
认知失调,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
费斯廷格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以及态度和行为间是相互协调的;当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即认知失调,并会导致心理紧张。
最近面对一些事情倍感焦虑时,才发觉我的焦虑和精神内耗都来自于“认知失调”。
甚至我才发觉,很多人的痛苦都停留在“认知失调”,而不是失调后的解决方法。
费斯廷格区分出4种失调
1.决策后失调
这是当一个人必须在各有优缺点的两者间作出选择时,选择后易产生失调。
我最近在选考研课程,说实话,很多很杂,且各有优劣,当我对比后下定决心选择其中之一的时候,我的行为却总偏向于“继续去了解未选择的课程”。
这使我感到很焦虑,因为容我做出的选择永远只有一个,而一个永远具有片面性。
可是等我真正静下来的时候,还是那句老话——“既来之,则安之。”
绝大多数优劣参半的选择都殊途同归,一个选择的对错往往不在于选择本身,而在于选择后“你都做了些什么”。
即便我的选择需要多走些弯路,那么把徘徊纠结的时间用在潜心走自己的路上也一定足够。
2.强制服从失调
这是当一个人受外力影响而采取与信念相反的行为时产生这种失调。
这种情况非常多,虽然我们平时不易察觉。
为什么一个完美主义的人常常有拖延症?
(作品难度与“完美主义信念”导致拖延)
为什么你不敢认真、坚持做一件事?
(事情结果的不定性与你心中自认的“有能力”之差)
为什么你会在社交角色中疲惫不堪抱怨自己的性格?
(你知道“应该”去社交与你本身性格的矛盾)
3和4明天再继续详说吧,一是不想写太长的文章,二是考研期间精力仍是不足,很难支撑我用很长的一段时间去输出我的内容,所以为了保证可能有的读者的观感,我先把对应的内容列完整。
3.接触新信息造成的失调
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接触新信息可能使现存的认识受到威胁,从而产生失调。
4.社会支持体系造成的失调
个人的认识受到群体成员的反对,或自己的群体成员身分要求接受新信息时产 生这种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