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边角料(三)
说超越
我对“超越”最早的理解来自于《龟兔赛跑》。兔子跑得快,但是他轻敌,不认真跑;乌龟跑得慢,但是他坚持,不休息。两种因素的结合,让乌龟超越了兔子。
小时候读书,“比、学、赶、超”,老师经常拿这些字词来激励我们,让我们学习上再加把劲,超越成绩比我们好的同学。于是,我们认真学、攒劲儿学,结果真的就超越了。
这些都是行为上的超越,是对别人的超越。还有一种超越,是思维和认知上的超越,是自我的超越。我的理解是,透过事情发现道理的超越。
事情总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有时是壮观的、激烈的、混乱的、清冷的、残酷的等等;事情可以给人带来激动、欣喜、鼓舞、美好,或是沮丧、悲哀、愤怒、失望等等直观感受。但是,没有一个事情不是一系列数不清的缘由的结果,没有一个事情的背后不存在属于它的意义。只是,这些都藏在无限空间的深处。
有时,发现事情道理的过程就像一条漫长的隧道,需要我们运用思维的工具,透过层层迷雾,最后,一点一点揭开道理的面纱。有时,道理就在事情的前方,需要我们临到边上“惊险的一跳”,跳过去了, 也就懂了、悟了,反过来又加深对事情的认识,这就是一次自我超越。
超越是思维的一次飞翔,是认知的一次延伸。超越意味着自我的塑造,它教会我们自省、矫正、提升。
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是被圈在一个可怜的角落里的人,都困在偏见和局限之中,这样过一辈子,实在是生命的牺牲和浪费。惟有不断的超越经历,超越问题,超越认知,生命才会越活越开阔,越活越通透。
写下这段文字,我超越了我自己一次。
说松弛感
我对松弛的感觉,是从不松弛、甚至特别紧张的对比中感觉到它的美好的,而这来源于我一次学车的经历。
学车的时候,人对车辆是很无可奈何的,急切的想要控制它,可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手中的方向盘,那还不得握得死死的。记得当时,练车就像掰手腕样的,只不过掰的是方向盘。教练说,开车要放松,不能太紧张了。可万一放松下来车辆失控怎么办呢?我那时总是找不到松弛的感觉。
开车熟练以后,再也不和方向盘较劲了,能够轻松驾驭,自然而然生出了松弛感。对比以前的那种紧张感,我觉得松弛感实在是太美妙了。
翻看以前写的有些文章,思想密度太浓,一句压着一句,一句比一句紧实,读起来就像穿过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令人喘不过气来。我猜想,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情绪一定是拘谨了,思维没有松弛来下,在这种状态下写的文章也没有趣味。
人们更喜欢轻松、有趣的东西。就拿一片干涸的沙漠来说吧,如果中间有一片绿洲,游人总是喜欢穿过沙漠,奔着绿洲而去。绿洲会给人们带来清爽和酣畅,让游人心理放松。再如,现在有很多地方在密集的居民区腾出一块空地建小公园、口袋公园,人们也很高兴。那是因为,小公园可以供人们繁忙之于得到休憩放松。写作也一样,要放松,文章中要有闲笔。写作就是说话,咱就是记录生活,别想着每一句话都要合乎逻辑,也不用刻意遣词造句。这样写起来轻松,写出来的东西也真实有趣。我猜,那些有趣味的文章一定是作者在没有包袱、保持松弛感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做人也要保持松弛感。松弛感不是放纵和消极,也不是止步不前。松弛感是给自己积聚能量,保持清晰的自我认知,找到自己的节奏,合力支配自己的精力。摆脱不必要的,抓住重要的,松弛感让人生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