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库房有感。。。啥???
对,收拾库房我现在都有感了,但并不是立刻就有了感觉,而是需要引(qian)导(xi)慢慢的才开始有了那种感觉(/ω\)。
“罪魁祸首”是谁呢,就是李松蔚老师的一篇文章《悲观是好事,把它变成行动》,他介绍以前他接触的积极心理学以为是让人们总是往积极的方面想,不要往坏的方面想。可是,虽然我们往好处想了,可是坏处并没有消失啊,我们依然会反复陷在悲观的情绪中去。但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李老师知道了,其实所谓的积极心理学,是一种面对困难的心里。积极心理学的对立面是那种一碰到困难沮丧事情的人的那种立马选择放弃,选择逃避的那种心态。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很多人立刻就摆出了一种,责备,沮丧,无可奈何的情绪,但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正是当我们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种心态并不是盲目的乐观。比如一个学生考完试很沮丧:“我只考了70分,我怎么落到了这个水平”,但是另一个学生正在奋笔疾书:“我只考了70分,我要把错的题都记下来。”,这就是完全不同的心态,而后者就是积极心理学常说的成长型思维。跟前者相比并没有更乐观,至少不是自欺欺人的那种乐观:“嘿,70分也不错了,已经及格了!”。这样的方式,就是要让我们用于面对困难,碰到了问题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尽可能的我能做点什么可以让情况变得更好,多花一点时间去解决问题,不否认困难,也不盲目的乐观,更不要很快就放弃。我们其实很反感听到那种“嘿,你一定能做到的,没问题,加油!”,这就是盲目乐观,你怎么知道一定可以呢?也许真的就是不行呢?一定是先做起来,遇到了困难就一点一点解决。,这样才能不断积累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才会变强。我们可以做一个在乐观框架中的“悲观者”,当我们碰到了只有“半杯水”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糟糕,我们就剩半杯水了,我们要计划着用,尽快走,去找到水源!”
李老师说,“很多我们看似困难的事情,与其说是悲观使然,不如说是一种怠惰。”我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就觉得困难无法解决,以至于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机会!当我们遇到困难的瞬间反应如果是“做不到”,那我们就已经陷在这个框架中思考了。所以!我们要培养这样积极的框架,一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我可以做到”,然后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这样当我们养成了习惯,就会有一种强大的惯性,促使我们以后一直这样想问题,我们就可以变得越来越强。
就是因为看到了李老师这样说,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在面对脏乱差的仓库的时候那种抱怨,退缩的感觉!很强烈,我一下子都感受到了!瞬间我就想起了自己以往做事时候的一种思维方式,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是先抱怨,先退缩。我当时的感觉就是“woc,这也太乱了吧,这么脏,这东西这么多这么沉,我怎么挪动啊,跟我搭手的还是个女的,啥也搬不动。真不想干了。”,所以我脸上一万个不愿意,嘴上嘟囔着“这咋弄啊。。。”。可是跟我搭手的姐却没说什么,虽然我看出来了她也觉得很脏很乱,但是,人家就直接着手开始规划,开始干了。“先把里面不要的东西往门外搬出去,空出来地方吧!”“把中间规整好了,往里面摆整齐”“不多了,门口的需要扔的就扔了,留着的咱们都放好,里面还有地方”,就这样一点一点,屋里亮堂了,地面也干净。当我们都做完了的时候,这个屋子的中间空出来了一大块地方,那种感觉真的是不一样,我们抽丝剥茧般的就收拾出来一个如此宽敞整洁的屋子。打开窗户,我觉得打心底里觉得高兴,虽然不是我的屋子,但我还是高兴。
很多时候,我们经历的一些事情,我们并不知道我们 自己怎么了,但是情绪是真实的!所以,这就是看书的好处!我们不仅高兴,我们还知道了,我们为什么高兴!因为我自己又强大了,我又耐着性子,解决了一件自己一开始以为我不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