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石记

2018-01-14  本文已影响19人  士弘书法
寻石记

13号罗公提议去大罗山挖石头,已备枯山水用。

想想自己很久没有运动了,吃过午饭便和晋漁兄陪同罗公一同前往了。

前面两位兄长和老师,我在艺术上的认知与之相比的确相差甚远。此次同行也是我的荣幸。

从市区开车一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这座山是我第一次来,他们天气好时倒是常和朋友一起来这里煮茶聊天,所以地形地貌都还算熟悉。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他们常去喝茶的地方。下车后,一小段很陡的小坡,需要四肢并用,小心翼翼的爬上去。

上去后,很空旷的一片区域,周围全是山和树木,真是个闲暇游玩喝茶聊天的好地方。

在这里我没有看到可以挖的石头,后来知道两位兄长兼老师来这个地方的目的也不是找石头,而是采插花用的植物。

转了几圈后我们终于对一棵长相奇特的松树下了手。三人费了好大气力才折了下来。松树对于插花是非常理想的植物了,松枝的造型有的美的让人窒息。如果不因插花去寻找松枝,走在大山中,这种美可能就不会被注意到。

寻石记

采完松枝后,晋漁兄又采了一些野梅便往山的深处走了。

开车几分钟后有个路障,路口有位本地的老大爷,堵在那收停车费。停车费要十元钱,三人没有一个带现金的,老大爷一口温州话,我们并非本地,说了一通,只听清“微信”和用手指着一个方向说“给他”几个字。我们“哦”了一声就进来了,三个人你问我,我问你,他说的是给谁。都不知道,很开心的就没理这事了。因为毕竟是深山,进来的车辆也不多,收费似乎也并不合理。

下车后,也便是路的尽头了。我们开始了寻石之旅。

寻石记
寻石记

山很漂亮,石头也很多。

每看到一块石头,罗公都会用自己的审美去评判它的好坏,晋漁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一路从山脚走到大山之中,在寻石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在欣赏着大自然的美,真的是巧夺天工,无可挑剔。

比较尴尬的是开始上山时没有带开采石头和搬运石头的工具,已经走到山中央时看好的几块小石头虽都放在了路边显眼的位置。可是有一块稍大些的想要拿走确是没有办法。

正当苦恼的时候,晋漁兄将自己的围巾取了下来,说我们用这个捆住石头,每两人一段路的抬回去。

后来我们采取了这种方法,确实轻松不少。石头有一百来斤重。就这样辛辛苦苦颠颠簸簸走了两里路,马上要回到山脚时。罗公忽然眼前一亮说:“这个石头的形状皮壳颜色都要更好一些”。

当时的第一感觉,我们抬了一公里山路的石头不会放弃了吧,至少带回去,也算没有白费力气。

可是,显然我想多了。最后还是抛弃了它。

我们回到山脚,把大大小小的石头搬上车,数了一下一共六块。看看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我们也准备要回去了。

寻石记

看看这美丽的夕阳,看看今天一下午的劳动成果。心里感觉到满满的充实和喜悦。

回去后吃了饭,我们就回去布置插花和枯山水。

对这两项艺术了解的实在不多,其他几位朋友也来到罗公家玩,差不多布置了两个小时,初有雏形,便坐下来喝茶聊天了。

美的东西也确实是要用心去感受,才可能有幸沉浸其中。

寻石记 寻石记 寻石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