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连载小说

京华烟云(一)

2018-06-04  本文已影响31人  星辉mate

楔子

      大清帝国定制:“太宗以下支派称宗室,用黄带;其疏者,称觉罗,用红带。”凡皇帝所生子均称为皇子,待赐名后才开始按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皇子长至十五岁就由宗人府题请封爵,所封爵高低由皇帝钦定。清宗室爵位,入关之前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蒙古儿泰、皇太极)各领一固山。八旗是汉语,在满语中是固山,固山是军事单位,后来变成划分氏的军-民混用单位。每固山下皆有一定的贝子,所以叫固山贝子。自皇太极始,崇德元年即对当时的宗室王爵分为九等。入关以后,满洲分为五等爵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顺治六年定为十二等级,据《大清会典》记载,最高一级称和硕亲王,以下为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 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镇国将军至奉国将军又各分为三等。再往下,则为闲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清代统治者认识到“ 封而不建, 实万不易之常法”,遂确定了“ 诸王不赐土,而其封号但予嘉名, 不加郡国”的原则, 诸王没有封地,不外出就藩,只受封吉祥的名号,获赐在京城建府邸居住,诸王府邸即王府。顺治六年(1649),又将宗王爵调整为十二等。顺治十年(1653)确定了袭封制度,即亲王、郡王一子袭封,其余诸子及贝勒以下诸等封王之子降级受封,奉恩将军之子孙世授奉恩将军。

      清代王府可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种,世袭罔替即封王子孙每次可有一人按原爵袭封。纵观清代封王,世袭罔替之封王又有两种情况,即清初以佐命殊勋受封之八大铁帽子王和后来“以天潢近支得封”的四大恩封世袭罔替亲王。八大铁帽子王即郑亲王、礼亲王、庄亲王、豫亲王、肃亲王、睿亲王、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四大恩封世袭罔替亲王为醇亲王、怡亲王、恭亲王和庆亲王。在十二家世袭罔替亲王的王府中,有八家在西城区,有三家在东城区。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王府分布的东富西贵说。世袭递降指封王子孙袭爵需世降一等,也因为此,清代王府存在一府数主的情况。

      王府是仅次于皇宫的华美建筑群落,其修建须按一定等级标准进行,基本格局是东、中、西三路并列,东、西两路的住房和花园限制得并不严格,可自由配置。中轴线上的建筑是体现府邸等级差别的所在,要按制度布置前殿后寝,一般为南北向,以正殿为中心。亲王、郡王府共五重殿宇,贝勒以下四重。关于王府规格等级,于关外崇德朝便有规定,后经顺治直至光绪各朝,均有损益。其中尤以顺治与乾隆两朝之府制规定最为详赡。《清会典事例》记载:顺治九年定,亲王府,基高十尺,外围围墙,正门广五间,启门三。正殿广七间,前墀周围石栏,左右翼楼各广九间,后殿广五间,寝室二重,各广五间,后楼一重,上下各广七间。自后殿至楼左右均列广庑。正门、寝殿均绿色琉璃瓦,后楼、翼楼、旁庑均本色筒瓦。正殿上安螭吻,压脊仙人以次凡七种,余屋用五种。凡有正屋、正楼门柱,均红青油饰。每门金钉六十有三。梁栋贴金,绘画五爪云龙,及各色花草。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一尺,修九尺,座基高尺有五寸。朱髹彩绘五色云龙,座后屏三开,上绘金云龙均五爪,雕刻龙首有禁。凡旁庑楼屋,均丹楹朱户。其府库仓廪厨厩及袛候各执事房屋,随宜建置于左右。门柱黑油,屋均板瓦。世子府制,基高八尺,正门一重,正屋四重,正楼一重,其间数修广及正门金钉,正屋压脊,均减亲王七分之二。梁栋贴金,绘画四爪云蟒各色花卉。正屋不设座。余与亲王府同。郡王府制与世子府同。

      王府要依制布置前殿后寝,南北排列,以正殿为中心,其他建筑为依傍。亲王、郡王府共五重殿宇,门前有门罩,门道明显高出地面,须沿石阶逐级而上。此外,府门东西两边,各有角门一间,名为“阿司门(满语意为侧门)”。角门之设,乃由于大门平日关闭,只是视时视事而开启。而平常出入,均走角门。清代方睿师所撰《蕉轩随录》有云:“外官衙署,正门左右各有一门,谓之东角门、西角门,下官参谒,均由角门入也。”而东、西两路住房及花园之限制不甚严格,可相对自由,自行配置。

      其次,对王府大门之装饰、色彩等亦有规定。府门外有石狮、灯柱、拴马桩及辖禾木等设施。隔门前横路,须在与府门相对处建一影壁。府门前,有石狮一对,分踞门之左右。如果两座阿司门是东西相对,允人通行者,其中必有一四方大院,一对石狮不临街而置于院内,故又称之为“狮子院”。凡此格局者,其府门对面则非影壁,而是平房一排,旧为兵丁所住,或回事处之所在。 就使用颜色而言,王府琉璃瓦为绿色,每门金钉纵九横七之六十有三,世子府及郡王府,则减亲王九分之二。就建筑规格而论,王府大门屋顶用筒瓦、大脊、设吻兽,垂脊上设仙人走兽,山墙上做排水沟滴,大门漆红色,梁枋施彩画。总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花园是王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虽然比不上皇家园林的气派和规模,却浓缩了南北方园林的特点,清规制中没有关于花园的规定,但现实中,很多清王府都有花园。

      清顺治和乾隆年间都规定王府主路上有五进建筑,即正门、正殿、后殿、寝室与后楼,其中正殿两侧有翼楼。典制对主路以外的房屋并没有详细规定。其实大多数的王府不止一路建筑。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主要建筑形成一路,总共分几路完全因地而定。主路建筑不一定就位于中路或者完全居中。其它几路建筑的布局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类:首先,类似主路即典制模式,这种布局更能体现皇家建筑的气势。其次,四合院的组合,这种布局更亲近百姓住宅。有的甚至可以和花园结合起来,自由建造,形成更为轻松惬意的居住环境。 很多王府都有前庭院,院内辟东西两个角门,叫阿司门。府门外有一般有石狮子、灯柱、拴马桩与辖和木。府门南面是一排倒坐房,住兵丁或做回事处。因府门外一般有石狮子,故这个大院又叫狮子院。因阿司门对街,门外还要设下马桩及行马,所以王府前庭常常将府前街道截断,一般王府东西阿司门白天只开一扇,行人到此要绕行。也有的王府白天东西阿斯门两扇全开,容许百姓步行通过,它的东西阿司门也被称为穿堂门。 有的王府由于环境限制或其他原因,没有大院,大门直接沿街布置。若是这种情况,在府门的对面往往修筑一座巨大的影壁。克勤郡王府对面就有一座起脊式四岔软心影壁,长达二十二米。

      正殿是治事临政、接见官属,进行府内最高政治活动的场所。虽然正殿级别这么高,但是有的正殿仍然低于规制,恭亲王府正殿五间比规定的少了两间。道光初年的惠亲王府,正殿五间,也比规定的少了两间。 就翼楼来说,裕亲王府是九间,其它比较少见带有九间翼楼的王府。光绪末年的摄政王府既醇亲王北府,正殿两侧的翼楼各只五间,相对于规制减少了四间。而恭亲王府则没有翼楼。较多王府没有后殿,有的王府把后殿改为寝门。寝门是前朝后寝的分界线。在形式上,门与两庑相连,围成封闭的内寝院。寝室是王公及其主要眷属生活起居之所,醇亲王府寝宫五间,比规定的少了两间。位于东单北大街路东的怡亲王府,寝室五间,这座王府最先是允祥第四子宁郡王弘皎的宁郡王府,同治三年怡亲王恢复爵位时,由弘皎的后代袭封,便改称怡亲王府。后楼是主路建筑序列的尾声。在诸多王府中,恭亲王府的后罩楼显得比较特别,高二层,东西横贯整个府邸,在一层正中设穿堂门,通向府后的花园。主路上其它五个重要的建筑,恭亲王府要么没有,要么间数低于规制,但是后罩楼108间的间数却远远超过了规定。另外,醇亲王府的后楼五间,低于规制两间。

      清王朝的规制随着时间的变化,对王府的规定越来越严格,乾隆年间的规制趋于完善,光绪年间的规制是最详细的,却也不死板。两朝都规定主路主要建筑的间数,但都没有规定开间尺寸,王府主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王府建筑布置的疏密程度,各个王府依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建筑体量和空间效果,并非千篇一律。因此,清代虽然有明确的王府规制,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社会需要和场地的制约,王府的主人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得王府建筑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北京东城区东单三条胡同路北的豫亲王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的府邸。正门面阔5间,大殿5间,东西配楼5间,后殿3间,后寝7间。另有东、西两个小跨院。老北京民谚曾记录有“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其意思就是说礼亲王府的房屋非常之多,而豫亲王府的围墙则很高。按照清王府有关规制,王府建筑不仅殿堂、配殿的间数和基址高度等有一定之规,就连大门的开间和房顶使用什么颜色的瓦都有明确规制,何以豫亲王府竟然敢将围墙砌筑得高于别的王府呢?据说,作为享受世袭罔替“铁帽子王”待遇的一位后裔豫亲王,在一次与康熙皇帝下棋打赌时,康熙皇帝输后虽没有食言,但却感到丢了皇帝的颜面,遂下谕旨由内务府将豫亲王府的围墙加高了三尺,意为将豫亲王及其后裔永远圈禁其中。还有豫亲王府门前的那对石狮子。按说,王公贵族府邸门前的石狮子一般都雕琢得面目狰狞、气势威猛,而豫亲王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却前爪曲伸,懒洋洋地趴在地上,其神态简直就是饱食后在晒太阳一般,故被人称之为“懒狮”。之所以如此,据说是因为第一代豫亲王多铎为创建大清帝国曾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铁帽子王”后,不仅其子孙后代世世为王,就连见了皇帝也不用参拜和接送,因此“铁帽子王”又叫“懒王”,既然王府的主人是“懒王”,其门前的石狮子也就效仿主人偷懒起来,而不愿没日没夜地昂首挺立在王府门前了。以上俱是两则民间传闻,豫亲王一族虽然封袭爵位也有十三世之多,但除了第一代豫亲王多铎功勋卓著和生平有趣外,其后世都遭到当朝执政者的冷落或压制,始终没能重新兴旺显赫起来。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的爱新觉罗·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与第一代睿亲王多尔衮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与英亲王阿济格也是一母同胞兄弟)。然而,这位自幼就受到父兄娇惯的豫亲王,长大成人后依然个性鲜明,我行我素。15岁跟随父兄征战疆场,年轻时并没有什么显赫军功,但在其23岁时还是被册封为清皇族最高一级爵位——和硕豫亲王。对此,皇太极在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所降册封谕旨中说:“(多铎)考核功罪,虽无大功于国家,以父皇太祖之少子,封为和硕豫亲王。”由此可知,多铎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少子”,不仅获得了显赫的爵位,也得到当朝皇帝皇太极的垂爱。也许正是因为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缘故,年轻的豫亲王多铎生活奢靡,贪图享乐,对声色犬马的生活方式情有独钟,就连在戎马倥偬中也不忘携带妓女和管弦戏班。特别是这位好色的豫亲王,不仅擅自闯入户部亲自查验在旗户籍的年轻女子为自己“选美”,而且竟然阴谋霸占了清朝初年汉族官员中地位最显赫的大学士范文程的妻子。这些荒唐事件一经揭露,朝廷上下一片大哗,于是皇太极不得不将这位“铁帽子”豫亲王降为贝勒,直至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才由其摄政兄长多尔衮为其恢复豫亲王爵位。经此磨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豫亲王多铎逐渐走向成熟,并在清朝入关后多次担当统帅南征北伐,创建了辉煌的功勋。然而,就在多尔衮力排众议晋升多铎为辅政叔德豫亲王一年后,这位仁兄竟然在年仅36岁壮年时因出天花而一命呜呼。后来,又由于其兄长多尔衮获罪而受到牵连,再次由“铁帽子”豫亲王降为郡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才恢复其豫亲王爵位。

      光绪二十五年,第十二代豫亲王本格的过继子懋林世袭王位。至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其妻佟佳氏过继一女,取佟姓,字如烟,乳名菡儿。庆生抓周,拾一印章,上镌:留得残荷听雨声。宣统元年(1909年5月15日)诞生一子,名端镇。

      奕劻是乾隆第十七子庆值亲王永璘之孙。初袭辅国将军,咸丰二年封贝子,十年封贝勒,同治十一年加郡王衔,光绪十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封庆郡王,二十年封亲王。当时坊间议论某王公有德国后台,某王公有日本后台……也只不过各有一国而已,说到庆王,都认为他神通广大,八面玲珑,后台无有伦比,计有八国之多,自此受西太后慈禧倚重。光绪二十九年,奕劻进入了军机处,权力超过了其他军机大臣,领衔的年老的礼亲王不过徒有虚名,后来礼亲王告退,奕劻正式成了领衔军机大臣,其子载振也当了商部尚书,父子显赫不可一世。尽管有御史们出面参他贪赃枉法,卖官鬻爵,都无济于事。御史蒋式瑆弹劾他“自任军机,门庭若市,细大不捐,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将私产一百二十万两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存储”,御史赵启霖奏称为段芝贵谋巡抚职,受贿寿礼十万两,其子载振纳段芝贵花费一万二千两白银所买天津大观园戏馆歌妓杨翠喜,但奕劻因得慈禧太后宠信,两案都不了了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正月十四日,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未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呱呱临世。

      1905年,清朝派出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丞李盛铎等五大臣出洋考察美、德、俄、日、英、法等国宪政。经过半年多考察,五大臣回国向慈禧太后进行汇报,提出了立宪的建议,为慈禧所接受。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1906年9月1日),光绪皇帝“朕钦奉慈禧皇太后懿旨”颁布《宣示预备立宪谕》的诏书。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午刻,庆王奕劻与醇亲王载沣同诣仪鸾殿面承慈禧太后召见,钦奉懿旨:醇亲王载沣著授为摄政王,钦此。醇亲王载沣又面承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现在时势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钦此。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议立储一事,决定由三岁的溥仪继任大统。光绪皇帝晓得立亲侄为帝、隆裕皇后及亲弟载沣监国,十分满意,于十四日驾崩。次日17点(未正三刻),慈禧亦驾鹤西游。

      豫亲王府后花园向晚亭。豫亲王懋林、西宾沈玉京等与一众贝勒们饮酒观荷。一番推杯换盏,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忽地感伤时局叵测,世风日下,顿时食同嚼蜡,索然无味。懋林余光环视众人,手中细细把玩琉璃盏,顷而扬首一饮而尽,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及时行乐,莫问西东”。众人困惑“立宪”一词为何义,皆望着范西京盼能释疑。范西京摆手拟婉拒,示意效仿豫亲王莫问时事,奈何拗不过众人一再述求,以指为笔,以酒作墨题于案上:由家国变为国家。

      公元1909年,晚清朝廷改元宣统元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