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考秀才时舞弊,四十二岁才中状元,实业救国值得世人铭记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55人  有趣的历史段子

导语:考试是残酷的,它是很多人的噩梦,也是很多人实现梦想的敲门砖,备考的过程是艰辛的,正所谓: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无人问。

今天要讲的这位人物就和考试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考试的过程很虐,也很不顺,但还是修成了正果,人到中年中了清末的状元,还算圆满。我也不跟各位读者兜圈子了,笔者讲述的这位和考试“闹别扭”的人就是著名的实业家张謇

张謇是清末的恩科状元,也是著名的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对于考试,张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综吾少壮之日月,宛转消磨于有司之试而应其求,盖三十有五年矣。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考试对于张謇来说也是一种长期的煎熬。

下面笔者就详细地讲述下张謇先生的考试经历。首先,张謇考试的先天条件就不太好。为何这么说?祖上中功名的就少,这也影响后人考试。因为清朝呢有一项规定是祖宗三代没做过官或者三代以内不曾有人中过功名的家族得多交很多钱才能考试,这对于家庭一般的张謇来说是很困难的,而且还得有人去证明你的身份,这些证明你身份的人得是一些地方的秀才等,这还得花一大笔钱。我们管这种类型的人叫“冷籍”。

所以张謇为了考试走了走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舞弊”。那么张謇是怎么走的关系呢?这还得感谢他的老师宋琛,托老师的关系让他用别人的名额考取了功名,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后来这家经常要挟张謇,让张謇给其高额的报酬,张謇也是惹了官司,花了个底儿掉才慢慢平息他冒名考试名额的事情。

说实话张謇这状元的身份也是有运气的成分的,他会试成绩并不是很靠前,不过有两代帝师翁同龢的帮助,他联合李鸿藻,硬是逼本来应该当状元的张之万把状元给让了出来,最后的名次变成了:张謇、尹铭绶、郑沅、沈卫。就这样42岁的张謇成为了清末的状元。这中间确实是很多曲折,但是上苍还是很眷顾张謇的。

张謇当了状元并没有很想走入仕途,估计也是觉得自己的状元有点水吧。虽然学历上有点不太真实,但张謇对于中国实业和中国的教育做出的贡献是很多状元所比不了的,他算是清末状元里面的佼佼者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