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困难”当成升级的阶梯
“分清主次,把难题前置,把时间花在能改变自己的困难而重要的事情上。”
01
—
我总结过我的一个“拖延症”:
我习惯把“难题后置”,如果难题一下子集中爆发起来,会导致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
就比如,我负责的几个出海项目,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复杂的供应链:
原料采购问题、供应商选择与调配的处理、物流运输的最优路径、仓库存储要怎么解决...
面对这些困难,我“习惯性地”会以很忙,没有精力为借口,先拖延一下。
但拖着拖着,这些重要而困难的事情就变成了紧急的问题。
最终,要不草率地做个决定,要不多花成本,要不就陷入了更忙乱、更拖延的怪圈。
02
—
现在,我已经在试着改变我的习惯:做事情要从难的事情开始,尽量让“难题前置”。
为了能让这个习惯养成,我特地准备了红色和蓝色两张小便签纸:
在红色的便签纸上写上困难而重要的事情,在蓝色的便签纸上写上紧急的事情。
然后把红色便签纸粘在蓝色标签上面,让蓝色便签纸仅露出一半,并放在办公桌醒目的位置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当我想看看还有什么待办事项要做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看到是困难而重要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提醒自己只要有时间就要着手去准备。
一旦当我成功掌控了这些难题,我甚至还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今天的工作生活已经取得了至少一半的成功。
03
—
在把“难题前置”的过程中,我还意识到这样一个逻辑:
万事开头难,其实这个开头难,是指没花时间思考,没发动脑力把模糊的逻辑弄清楚,导致行动上会产生阻力。
史蒂芬·柯维就曾说过:“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才能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就拿我写文章这件事来说吧,所谓的开头难不是说写第一段难,而是要把文章的主题、框架和结构都思考清楚,很困难。
如果不把这些都构思清楚,写出来的文章的逻辑就会有问题,自己写着写着也会卡壳,即使文章完成了,读者读起来的体验与感受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写文章是如此,做事情更是如此。
如果不能把工作生活中的一个个大问题,通过智力上的创造,把它们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那么这些问题就一直会停留在模糊的概念阶段。
而人性天然对“模糊”、“未知”、“不确定”是有抵抗力的,最终的结果,要么就找借口拖延,要么就不了了之。
04
—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理念:
分清主次,把难题前置,把时间花在能改变自己的困难而重要的事情上。
这会指导我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清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最重要,确保自己做出的选择和长远目标一致。
并且,做事之前舍得花时间思考,持续地问自己三个问题:
"对我而言,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情?";"什么事情只能我来做,而且这件事情关系重大?";"此时此刻,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然后,排出顺序来,一口一口把它们“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