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辩证法:九

2024-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灯山人

九(上图一),类似“兀”或圆周率“π”为“九”的变形,但真正意义指的是手形(包括了手臂,长且弯曲。),突出了手掌上的中指与左右的食指、无名指。每个手指三节,共九节,寓意为“九”。作数词,《说文·九部》: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凡九之属皆从九。九(上图二),甲骨文与金文字形稍有区别,但本义未变,秦文变化也不大,手形又声。

作形容词,“九”为最大的个位数,形容极高、极大、极广、极远的事物,表示最难。泛指多数,数量大 。

作名词,引申指九月 。又指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周易》以阳爻为九,《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作动词,引指纠合,聚集 。《庄子·天下》:“九杂天下之川。”

阿拉伯数字“9”源于中国,源自汉字“九”,字形为两笔连写,手臂由弯变直竖立而成。

(郑裕波  校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