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读书

第二篇: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

2022-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伏龙放翁
hometown

距离上一次读七堇年《尘曲》的岁月,已经过去五年之久了,书中的内容早已忘却得一干二净了,却唯独记得她的作品带给我的独特感受。

而那个时候听说了她的名字,还源于另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人物——我少年时期的文学偶像——韩寒。

当我反复不停、爱不释手地读韩寒的新概念作文以及他之后写下的小说,当我一次又一次为他的豪言壮语和生动笔触呐喊鼓吹之时,

我是如此的坚信且执迷不悟——这世上没有谁的作品是可以和他写下的文字相媲美了。

就算是莎士比亚、狄更斯、马尔克斯,也通通去见上帝吧!

然而,当我得知七堇年也曾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我震惊了,竟还有人也如此优秀?

随后在陆陆续续读到她的作品之后,在无法挽回现实之后。我不得不将自己亲手编织的幻梦打碎,并朝自己的脸上狠狠扔去。

醒了,证明我还活着,而那血肉模糊的记忆与惨痛的代价在向我嘲弄,你没有盲目崇拜的资格。

一如多年之后的现在,依然不愿直面生活的残酷,她却用血水浸泡过的真实灼伤了我的眼目。

“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做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一段原版自序的开头,缓缓倒叙曾经的青春过往,一帧帧的画面在脑海定格,全是那年轻气盛下不可咀嚼的羞涩。

之后心里便是猛地一抽搐,“倾诉冲动”“创作才华”“无知年生”三个关键词在我脆弱的神经中枢里任性打斗,搅得天翻地覆。

像不断扩散的癌细胞,无可救药的,最后胜出的“倾诉冲动”占据着我身体的每一寸关节、每一处角落。期待开出麻木却假装纯洁的花朵。

安静地,不敢大声惊扰到,怕它过早跑过来对我指手画脚、作威作福,直至宣判灵魂灭亡。

也源于自身性格软弱。哪怕是一笔一划地记录种种,也好过当面诉说。而青春是用来书写的,嗡嗡吵闹过后的阒静,只顾埋头读书后看到成绩的焦虑,恰似对那心爱年岁的挑拨与误解。

理智是从来不会缺席的,但它永远遗失在了由我主导的梦境里。冲动占据上风后,荒唐可笑便已板上钉钉了。

朋友曾不止一次劝道,你能不能消停点,一会儿抨击这一会儿抨击那,能不能花点时间在学习上?

不能,我斩钉截铁道。

困于不能,困于明知没结果却不得不想的困惑:为什么必须得这样呢?

我,你,我们所有的人,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里,明知以后不会再去碰的书本、习题和考试,一片黑压压的人头,顺从于指挥棒的奴役——无人质疑的事,才是最可怕的事。

你质疑也没有用,除非你根本不在乎以后。

朋友轻蔑地笑了一声便转身去做自己的事,将我视作空气。

所以才需要一场旅行,在最喘不过气来的高三,彻彻底底的将自己放逐在山野之间,聆听沟壑在空旷的山谷里咆哮。去新疆,去阿尔泰,看山河袒露心怀。

我提到了书中开篇《远镇》里的一些事与话,顺便夹杂着一点私货——即我对青春的理解和我的倾诉冲动。

关于这本书的具体内容,我没有办法细细道来。因了她的作品不以连贯的故事情节为重,我能记住得,多半都是通过意象的组合拼贴,配以无穷变化手法的,兼具艺术性与生命体验的通透句子。

这些句子以较大的篇幅散落在文章的各个地方,读起来不可谓不好,给人一种空灵奇幻的美,惊艳了世间。

不过却容易被大众说成是只会堆砌华丽辞藻,内容寥寥。但仍是值得我去模仿。

读了她的书,重点是放在语句的运笔润色上,如何将一件细小的事写细写活,如何利用环境、想象、五感来提高文字的观赏艺术性等。同时加强自身对故事的理解,便于自己写出更好的情节和人物群像描写。

同时这本书其实只代表了她前期的写作历程,一如她在新版自序中说道:“人们常常从你十年前的作品中管窥蠡测,以此衡量现在的你,甚至妄下结论——而这是当我还在乎别人看法的时候。”

其实我在看得时候挺大为震动的,略带忧伤又充满希望的只言片语中,勾勒出那些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未曾淡忘的人或事,辛酸与苦辣交织。

而书中选取的几部小说都意蕴深刻,关乎青春与成长,饱含少女对世事的理解,爱意处显悲悯,温情下蕴沧桑。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让我明白一个少年人的文字可以这样纯粹且鲜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