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庄子.知北游》: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知北游篇”:
1.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
无有所将,无有所迎: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听老师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也就是对万事万物,不要有所期待,也不要抗拒;一切顺其自然。
回敢问其游:请问老师,如何才能使内心出入自如?不被万事万物所干扰呢?
2.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mí),必与之莫多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古时候的人,为人处世随着外物变化而变化,内心安然不动。
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现在的人,内心飘逸不定,又沉溺于身外之物,不能随物变化;比方说与时俱进,商店都开在手机上了,还非要坚持做实体店,就是不变化,你不亏钱谁亏钱。
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能跟随外物变化的,一定是内心有所坚持,内心不见风使舵,不左右动摇;也就是外圆内方,看起来很圆滑,很灵活;但是内心有所坚持,把握住原则。
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这样的人,不管环境变化还是不变化,始终不影响内心的安定。
必与之莫多:只要顺其自然,肯定会得到更多。
3.狶(xī)韦氏之囿(yòu),黄帝之圃(pǔ),有虞(yú)氏之宫,汤武之室;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赍(jī)也,而况今之人乎
狶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狶韦氏”的动物园,“黄帝”的果园,“虞舜”的皇宫,“商汤,周武王”的居室;都是与百姓分享。
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赍也,而况今之人乎:然而那些称作君子的人,一旦以儒家,墨家为师,就陷入是非之中,也不得不相互攻击,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4.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gāo)壤(rǎng)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圣人处物不伤物:智慧的人与“物”相处,而不伤害“物”;不伤害“物”,当然更不伤害“人”了;也就是与世无争。
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不伤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会伤害他;你不伤害他人,自然也不会被他人攻击。
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只有无所伤害的人,才能与人和谐交往。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山林,平原,都能使我欣然快乐。
5.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
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快乐还没有完,悲哀就紧跟接着来了;参加一个舞会,挺高兴的;但是曲终人散,悲哀马上来了。
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哀与快乐的到来,我不能抗拒;它们要离我而去,我也无法阻拦。
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多么可悲,世人只不过是旅客罢了,“悲哀与欢乐”等等情绪为外物所左右。
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只知道自己所遭遇到的,却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艰难险阻,尚且没碰到;不要觉得这次苦难受过了,往后就好了,就一帆风顺了;这个是无法确定的,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
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人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却不能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6.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zāi);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本来就是人所不能避免的。
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有些人非要强求“不能避免的事物”,这不是十分的可悲么;比方说一帆风顺,不会生病,长生不老,心想事成等等。
至言去言,至为去为:最好的言论是什么也没说,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也不做。
齐知之,所知则浅矣:想要统一大家的认识,实在是既浅陋又无知的想法;要和人相处,统一意见,其实非常难。
“知北游篇”主要是在讨论“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另一方面也论述了人对于外在事物应取的态度;“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