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18回读书笔记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阅读时间:2021-11-15
这一回主要写贾元春省亲时的场景。写了省亲时的各种规矩,何人该站哪,何处该放什么,何时该做什么,都得按照规矩来。写了省亲的整个过程,游览了大观园,更改了一些题字,书写题词,一一见过家人,还试了一众姐妹和宝玉的才情,看了戏。如此耗费巨资修建的大观园,贾元春并没有在里面待多久,更没有住上一晚。
这一回,我想写写贾元春这个人物。
在贾宝玉神游太虚时,有一幅画一首判词是写的贾元春。画上是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此处的“弓”和“宫”一个音,“橼”和“元”一个音,指的便是入了宫的贾元春。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是说贾元春在入宫的二十年里能辩是非,处处小心谨慎。第二句是指她在宫里大放光彩,被封为贤德妃。第三句是说另外的三个姐妹都比不过她,最后一句就是写贾元春的去世,“虎兕”指凶残的人,贾元春应该死得很悲惨。
一、元春的贤德
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从这一回的内容来看,她确实很聪颖,而且能辩是非,有才华,知书达理。
她看到大观园的豪华景象,“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她明白这样的奢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她也许就回家这一次,随便安排一个住处就可以了,但是皇家的颜面在那,贾府不敢怠慢,她也不敢轻贱皇家的威严。所以,虽然觉得太奢华了,也没有出言,只是默默叹息。
自小宝玉就是在元春的教导之下习字、读书,等到她进了宫,书信里也必提到宝玉,还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
她对宝玉很好,而且也能看清贾府中人对宝玉的态度,贾母、王夫人等人太过溺爱他,而贾政又太过严苛。可惜,虽然她反复跟父母说要把握好管教宝玉的度,却并没有什么用,该溺爱的仍然把宝玉宠上天,该严格的仍然严厉打骂宝玉。
元春为人谨慎,看到对大观园的题字是“天仙宝境”四字,忙命人换成了“省亲别墅”四字
。“忙”,说明元春一看见题字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妥。试想,只是皇帝一个妃子回家省亲住的地方,就题字为“天仙宝境”,如果被好事之人说到皇帝跟前,给贾府扣一个大逆不道的帽子,都没法辩解。
元春很有才华。她根据各园的景致,修改了宝玉的题词,虽也不是很惊艳的字句,却懂得藏锋,懂得避讳。后又信手给正殿题了匾额和对联,又给大观园题了一绝。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了她的知书达理。
元春情商很高。她让众姐妹各题一匾一诗,最后评价说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最好。其实这些诗都各有特色,在不同人的眼中可能喜欢的也会不一样。因为钗黛二人属于外戚,元春夸赞她们,一方面诗确实好,一方面她得自谦,不能夸自家人的好,而且她不是夸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一起夸的。
二、元春的无奈
元春回家省亲,很长时间没有见父母,按理应该开开心心,或者是多亲近亲近。但如今身份地位不一样,还有宫里的太监等在旁,一切都得按照规矩来。她不能和亲人有过分亲密之举,她的长辈见了她还得下跪,虽然都被她不停地“免”了,但始终是生分了。父亲因为是男子,还只能隔帘相望。元春心里必定是苦涩又无奈的。
对于元春来说,她不觉得嫁入皇家是多么值得的事情,这样的想法可谓大逆不道。她说道:“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她羡慕普通人的生活,哪怕嫁人了也能时时回家,和父母共享天伦之乐。如今她贵为皇妃,却只能和父母分开,长年不得见面,见面也碍于礼节而不能享乐。这样的话如果被人说给皇上听,想来又会惹出一些事端。如此谨慎细致的元春,也在隔帘见到父亲时,难以抑制内心的情绪,说出了最真实的想法。
读到这里,我心里是很难过的。在元春的身上,我想到了那些背井离乡,在远方的打工人。他们或许是生计所迫,或许是追逐梦想,他们抛家弃子,骨肉分离,不知内心是否也有心酸和无奈?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家乡,很少和父母分隔在两个地方,几乎每年我生日、父母生日,都会聚一聚。可是今年,我的生日独自在异乡,前几天爸爸过生日我也没法在身边陪伴,我是很心伤的,也很无奈。生命中就是有太多太多无可奈何的事情。
而元春,是被自己的父母送进宫的,想来她也有很多的埋怨,所以会用这样的话语来询问父亲,这样的骨肉分离换来的荣华富贵,真的值吗?而贾政的回答,不是元春想要的,却是皇上想听的。元春的无奈有几人能懂呢?
其他
这一回里有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正面交锋。元春让众姐妹题一匾一诗,迎春、探春、惜春都做的七绝,李纨和宝钗做的七律,而黛玉做的五律。完了之后,元春夸宝钗和黛玉做的诗最好。从二人的诗中可以看出,宝钗在讲繁华,句句都在赞美元春,她的情商确实很高;而黛玉则不恭维任何人,只写园中景物,而且写出了仙境的感觉。而且,只她写的无言,有故意卖弄之意,也有觉得无趣,信手拈来随意写就之意。
后来,宝玉正焦头烂额写元春布置的作业,要写四首诗出来。宝钗是提了一个典故,一个主意,帮他把“绿玉”改为了“绿蜡”。这里再次展现出了宝钗的高情商,她懂得怎样去揣测人心,知道元春把“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可能不喜欢“绿玉”,因此让宝玉尽量避免再用这个词。而黛玉呢,直接帮宝玉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可谓帮人帮到底了。当然,如果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来评价宝钗和黛玉的作为,宝钗的更可取。最后,元春称赞黛玉做的那首诗最好。这里,元春并不知道那首是黛玉做的,所以这里的称赞是真心实意的,也说明黛玉确实很有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