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专题【特训01班】作业悠悠我心百钻公会

今天,二老共同走过七十二年   一、最后的一件嫁妆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171人  心平气和断舍离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对爸爸妈妈具有特殊的意义。1947年3月8日,爸爸妈妈结婚,到今天,二老已经共同走过了72个春秋。

今天,二老共同走过七十二年   一、最后的一件嫁妆 今天,二老共同走过七十二年   一、最后的一件嫁妆 今天,二老共同走过七十二年   一、最后的一件嫁妆

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最后的一件嫁妆)

      我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家里都是地主,他们的结合也是门当户对。爷爷英年早逝,留下了奶奶和四个孩子(姑妈、爸爸、二叔、三叔),还有2200多亩地,600多间房子,大大小小的作坊几十间,银元首饰若干。家里养着几十个看家护院的,同时雇佣了好多长工,用爷爷的话说,这些钱只要正常经营,儿子孙子几辈子也不可能花完。

      姥姥、姥爷家里和爷爷奶奶家里的经济实力不相上下,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局势稍微平稳了一些,奶奶托人向姥爷提亲,姥爷经过初步考察,同意了这门亲事。那年爸爸19岁,妈妈16岁。他们没有见过面,只是相互看过照片。

      1946年初,奶奶给二叔定了婚,二婶家也是地主,奶奶拟定了年底将两个媳妇同一天娶进门,热热闹闹大办一场的宏伟蓝图。

      奶奶独自骑着大青骡子到姥爷家谈判。不料刚一提出,就被姥爷一票否决。“这乱糟糟的,总要给我准备时间,我就这一个闺女,等着局势平稳平稳,我要好好给她置办些嫁妆,单独办一场婚礼。”

      奶奶财大气粗,性格极其刚毅,当场扬言“嫁也得嫁,不嫁就抢亲。你们等着”,说罢骑上骡子,扬长而去。

      这可把姥姥吓坏了。“咋办呀!人家的实力那么强大。咱不给这家人了,把咱的帖子要回来,退了婚吧。属相也不合,到时候一定会造成麻烦的。”

      她又和姥爷说,“现在还没有嫁过去就这么强势,孩子嫁过去了,怕要受不少委屈啊!”

      姥爷说,既然定下来的事情就不能反悔,时间太仓促,容我准备准备。孩子已经这么大了,都是战乱耽误了。他家的大小子(指爸爸 )不错。我见过,也相中了,是个守家的,我找人算过了,两个孩子属相大相不合,小相合,女儿就嫁给他吧。再说也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了,这孩子福大命大,值得托付女儿的终身。但是,一定要体体面面的迎娶,咱们不怕她来抢,总有讲理的地方。再说,咱家也有人有枪!”

      姥爷的强硬态度使得奶奶做出让步,不再提抢亲的事情。这时奶奶又提出了荒唐的建议,要不这样,“让你家姑娘嫁给我的二小子,明年办。” 奶奶计划调整方案。把二婶嫁给爸爸,他俩同岁,妈妈嫁给二叔,妈妈比二叔大两岁。

    “要嫁就嫁给你的大小子,要不就把帖子退回来!”姥爷不容商量。

      奶奶最终同意了姥爷的意见,找人看过日子,说1947年的3月8日是个黄道吉日,就确定这一天迎娶妈妈。

      姥爷把家里面最好的水田卖了500亩,换成了现款,亲自到北京为妈妈置办了丰厚的嫁妆:大洋1000块,绸缎十八批,金银玉器首饰若干……

      在文革后期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奶奶病故。妈妈卖掉了自己贴身佩戴的最后一件嫁妆,那是一枚小玉器,已经陪伴了妈妈27年,这是妈妈最喜欢的一件饰品,爸爸后来说,第一次见你妈妈哭的那么伤心,那一夜妈妈没有睡觉。那时姥爷已经走了两年。这是姥爷留给她的唯一纪念物品。

  卖!

  想想妈妈作出这个决定多么痛苦和无奈。

  所得款项买了一口相对好点儿的棺材安葬了奶奶。

  现在妈妈常说,“爸爸留给我那么多的嫁妆,被人抢走的抢走,毁掉的毁掉,花了的花了,只剩下这么一件……我把全部所有都奉献给了你们家!”

    泪水早已奔涌而出,我再也写不下去了。

    真想在老人家有生之年给她赎回哪怕任何一件姥爷为她置办陪嫁的首饰,带给老人家一点点小小的安慰。

    我知道,这是她内心最深处的心结。她感到愧对姥爷!

      现在的我还常常想起那件温润的玉器,我还有刻骨铭心的印象,妈妈那么爱我,却从来没有让我把玩过它,曾经带着妈妈体温的这件饰品,不知你现在流落到了哪里?只愿你的主人能够善待你,也取得一份福报。

      妈妈现在却常对我们说,其实,“我要感谢爸爸的不是这些首饰,这些嫁妆。是爸爸给我的生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真正的最后的一件嫁妆其实就是你们的爸爸啊!”

    在妈妈眼里,爸爸才是她最好的嫁妆!

今天,二老共同走过七十二年   一、最后的一件嫁妆 今天,二老共同走过七十二年   一、最后的一件嫁妆 今天,二老共同走过七十二年   一、最后的一件嫁妆 今天,二老共同走过七十二年   一、最后的一件嫁妆 今天,二老共同走过七十二年   一、最后的一件嫁妆

  (未完待续)

二、我记忆中唯一的一次大吵

三、他们如何对待双方老人

四、他们如何教育子女

五、二老之间的默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