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原来苦逼的2017,可以这样有趣地复盘!

2017-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想吃热豆腐的心急boy

距离2018年越来越近了,估计很多人早就已经把2018年的目标订好了。

比如:比2017年多赚多少钱、读多少本书、养成某个好习惯......

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是不是下面这样:

图片源于网络

每到这个时候都忙于制定新年计划,然后制订完了就完了,就完了......

到年底,发现啥都没干成。

因为有比制定新年计划更重要的事你还没做。

是什么?

复盘。

复盘的前提是2017年你真的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做了计划,也付出了行动。

传统的经典复盘方法效果可能不错,比如对于职场上实际做项目的人,经理、CEO等等。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方法可能略为枯燥,难以坚持,因为不好玩

再加上回顾自己“苦逼”的2017本就是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怎么办?

我根据潇洒姐的分享做了总结,教你一种好玩的方式。


一、价值观

总共大概一个小时的分享,前半个小时基本上没有谈到怎样复盘,但是这部分可能更为关键。

听潇洒姐的分享,我认同她的价值观。

干巴巴的人生不如不过。生活的体验和好玩儿应该是第一位的。

现实中面对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大概有两种人。

一种是先追求,后得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中不断有里程碑事件,让人上瘾,复盘可能早就形成习惯;

另一种是经常追求,但很少得到,几乎忘了上瘾的感觉,这种人可能更多。

两种人差异在哪?

对于复盘这个动作认知和执行上的差异。

价值观先行,其次才是工具。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并建立系统。

感悟:就像李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并没有全部谈钱、教你怎么投资,而是更多的介绍一些更底层的逻辑,更核心的价值观,其次才是方法论。如果你看过《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你会发现,道理惊奇地相似,书中很大篇幅并没有谈钱,如果你还没看过,可以看我之前写过的笔记。


二、认知练习

作为趁早效率手册的设计者,以及狂热的故事爱好者,她的理念是:

手册就是自己的人生剧本、自传体小说。

人生就是体验,体验要淋漓。人生是故事,是电影。

三个认知练习:

1.你要成为一个好电影本身

自己的人生就是电影,要训练自己跳出来看的能力。

所谓跳出来看,就是以旁观或俯瞰的视角,从电影中抽离抽离,客观甚至刻薄地量化初始定位,这是复盘的一个重要能力。

2.好电影里面,主人公都是有奔头的。

你看所有的好莱坞大片,主人公都有任务,去解决问题、打怪升级。

主人公的开篇一定有计划,中间有行为。

自己作为主人公,你要去哪里?为了这个目的地,做出了哪些行为?

3.编剧有两人,命运和你。

命运的大手可能经常让你出其不意,但是你能改变一部分。

写自己能参与的那部分,同时自己作为演员又带入了行为。

知道自己的人生剧本并转化成行为这件事,有种追剧的感觉。前面的惊喜是自己写的,需要行动。

即:我参与我的命运。

感悟: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某些层面上意味着你要多关注自己的掌控圈,因为精力有限。关注可控区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边界,在边界内积极主动行动,才会带来改变。


三、复盘

像编剧一样,先计划(剧本),然后行动(演戏),最后复盘(改剧本、推进剧情)。

什么是复盘?

复盘是校正行动和计划之间的关系,是行动以后的深刻反思。

这是之前目的明确的项目事后的动作,是为了转化为下一次的行动。

复盘不是为了下一次行动,就是浪费时间。

要不然就和盘点没什么区别了,花了时间,却只是在合并同类项,没多大意义。


四、工具

1.计划

复盘是计划行动复盘再计划再行动的中间步骤,所以必须谈到计划。

不知道怎么计划可以考虑“墓志铭法”,说白了,就是“以终为始”

2.复盘

复盘是针对每一个日程微目标的,每一次只针对一个里程碑目标,复盘只做一次。

复盘一定要选择生活事业里最核心的事情专项操作。

3.四个终极问题

1.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过去时间段的你,此时此刻你是编剧,通过对过去的分析,改写未来的行为。

2.主人公要去哪?

3.主人公要怎么去?

4.主人公用多快的速度到达?


4.步骤

1.写下标地的名字(非常具体的事),必须是曾经计划过,行动过,有结果;

2.写下计划时的起点状态:目标、行为、周期(已经执行结束);

3.写下终点状态:目标达成情况,行为实施情况;

4.对比写下每个部分,计划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5.每个差距下面做鱼骨式的追问

为什么初始状态改变了?或为什么对初始状态认识不准确?

为什么行为没有执行?

为什么目标没有达成?几个原因?

每一层追问必须填写一个答案(为什么不行)和一个解决方案(怎么才能行)。

追问是为得出行为的解决方案和计划的修正方案。

如果不能用一句话描述,就要拆分成子目标。

若所有答案都出现否定/资源不足/不能执行时,写出试行的方案。

重点标记,纳入下一次计划的行为执行当中

主人公怎么去?就是行为的答案,但是这个行为是经过比对、追问、给出解决方案的新行为

新的行为必须要执行。(不践行,还是没意义)

总结一下,整个的方法论就是:

计划、行为、结果、比对、追问、解决方案再到计划的无限循环。


岁末年初,在制定2018年计划之前,先做2017年的复盘吧,如果你已经做了,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

愿你能有趣地复盘,愿你2018继续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