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看到的颜色都不同
《如何成为一个妖孽》
【著】胡紫微
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版
在孤独大脑公众号上读到一篇文章《精明的人也被骗,聪明人也干蠢事》,里面有一条说到“保持阅读的随机性。乱读书的意义在于避免你认定值得读许多遍的好书成为‘局部最优陷阱’”。正巧发现胡紫微的《如何成为一个妖孽》算是属于此类随机性阅读的书,文学系出来的女生文字驾驭起来游刃有余,倒也是阅读得挺舒服。
如果不是当年一件闹得很大的事,后来可能也不会在微博上关注到活跃的她。但无论怎么说这都是别人的事,也没有立场去评价。评价显示的是评价人的水平,而不是被评价人的水平,何况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了解,也跟他人无关,何必费这心思呢。这本书里的一些文章的确也不是很喜欢,或者说是不对胃口吧,这很正常,毕竟一本书不可能令所有的读者都满意。
撇开这些不喜欢的文章,这本杂文集中关于女性主题的文章以及影评都还挺喜欢。甚至说自序也很值得一读,我很少看到写了那么长的自序,还分了八个小节,绝对抵得上一篇正文。在自序里除了把写书的由来给交代清楚了,也比较隐晦地点了下众所周知的那件事对她的影响,从中倒是能看出她的心理还是挺强大的,经历过那么大的负面事件后,还有勇气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是谁都能做到。
也许正是经历过这些事,书中对于女性问题和亲密关系的思考也多了点,但无非也是在女性要自立自强的这个框架内游走,老生常谈的话题。倒是这些文字净是说大实话,不装,这还挺少见的。特别是评价同性需要勇气,不是把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讲出来了就不会被喷,也许还会被攻击得更厉害。这种不端不装的态度,不管是否故意为之,是这本书的加分项。
对我最有帮助的还是书中对一些电影的解读,电影学院文学系出来的女生写的影评和普通人写的就不太一样,普通人更多地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但她还能从电影历史和技术上进行评价,还有类型化影片间的比较优劣,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这些文章都值得再次阅读。特别是对小津安二郎作品的介绍,让我明白了“淡也是味”的道理,“淡”也可以是好电影,不逊于视听盛宴。
《东京物语》.png在看过《苏轼十讲》之后,我就意识到在看书这件事上,书的内容和作者本身是可以区分开来的,你可能不喜欢这个作者的一些行为,但不妨碍你去看TA写的东西。何况任何人都不是非黑即白,身上总有能值得学习的点,没必要对人本身这么苛刻。 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极端情况下你看到的是黑,别人看到的却是白,由此我们也要警惕那些评价性的文字,别人的评价是不是就是完全对的,当看到相反的两个评价时怎么看。
这本书也许说不上是一本多好的书,但不能否认里面的确有一些写得不错的文章值得一读。也许是因为好奇才打开了这本书,但你会发现,在媒体上被评价的作者是她的一面,从这些文字中还能看到她的另一面。一本书中只要有一个点触动到自己,就不枉花掉的阅读时间。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颜色都不同,不能因为自己看到的颜色不同就认定别人的眼睛有问题,也不能因为别人看过之后告诉你是什么颜色你不打算自己去看一眼了。事物是多元的,我们的心态打开了就能多看到一些颜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