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做最高明的医生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是来自《黄帝内经》中的精彩表述。意思是说,最高明的医生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中等的医生治疗将要发生的病,而普通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病。
图片来自网路当今的医学模式仍处在“治已病”阶段。那么,能够治未病的最高明的医生是谁呢?
——是我们自己。
最高明的医生应该做到:
1、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这一点最容易做、最难坚持做、最能获益。
说它容易。我们常说要保持健康,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几个方面。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做起来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吃好一日三餐,不暴饮暴食,多活动,多进行步行骑车等运动,戒烟、少喝酒、不生气,这有什么难的呢?
说它最难。因为这需要自律,需要对抗我们人性中的惰性和弱点。要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况且,在疾病预防这一点上,人们常常会想当然地认为,疾病这么倒霉的事情,不会轮到自己头上。与其顾虑将来生病,不如享受当下的放纵。
说它获益最大。因为,当今的大多数慢性病,诸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很多病因都归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健康与寿命,50%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20%与环境有关,20%与遗传有关,仅仅10%与医疗服务有关。目前在发达国家,因生活方式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0%-80%。如果我们能按照科学的生活方式,则大部分健康问题可以避免。
谁是这些生活方式病的最好医生,很显然,是我们自己。
2、主动学习,了解医学常识
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医学常识,而不能把疾病的治疗责任全部推给医生。在《医生的修炼》这本书中,作者葛文德谈到:医学中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确定性,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变化莫测的疾病和病人,信息并不充分,病因病理也不明了,有时很难做出完美的临床应对。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病人自己去做决策。
好的诊疗效果,一定是病人和医生的协作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有主动学习意识,要具备最基本的疾病常识。
学习的途径:
1)留意健康教育宣传。现在国家对全民的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各种的宣传海报、社交媒体、电视网络上都有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要留意学习,擅于思考总结。
2)获取医院的宣传手册。现在几乎每家医院都会编印各类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患者教育手册。内容分门别类,独立成章。阅读后很容易掌握一种疾病的基本常识。
3)参加医院的教育讲座。这种讲座,一般在二级以上医院都有举办。由医院内资历比较高的医生授课。课后还可以与医生互动。是很难得的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样的讲座通知一般会刊登在当地报纸上或医院的宣传栏内。或者可以直接询问医院的医务人员。他们是很愿意做这种宣传的。
3、勤于思考,擅于倾听身体的反馈
有了基本的医学常识后,我们要擅于思考,逐步建立起适合自己身体的健康理念。有了这种理念做指导,在平时听到一些零散的、就事论事的养生鸡汤,我们就会辩证地对待,不被忽悠。
身体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要注意倾听。当身体发出警告时,要及时纠正。比如,当你吃过油腻的饮食,吃的过饱,胃里会不舒服,这是在提醒你,这样的饮食方式需要纠正。当你体重增加,腰腹赘肉,身体在提醒你,要控制体重。当你熬夜,第二天倦怠难受,这也是身体对你发出的警告……
其实,这样的现象很多,只是我们从不关注罢了。等到身体频繁预警你都置之不理,那离它罢工也就不远了。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医疗技术多么发达,身体是我们的。保持健康,终归还是自己的事。
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