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这样获得写作的创意和灵感(转载)
2018-05-14 本文已影响59人
池恩琛
4月22日,在UP2018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作家马伯庸分享了他获得写作创意的经验。马伯庸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历史和科幻领域,代表作有《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龙与地下铁》等。
在生活中,马伯庸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有创意?他认为不是读了书就自然会有创意,每个好的创意,一定是先有素材的土壤、阅读的基础,才能有灵感并开始创作。而这其中,很多素材都很枯燥,如何有效阅读资料进而产生创意呢?马伯庸介绍了自己受益匪浅的方法,也就是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因为知识太多了就像大海一样,每次读书前可以设置一个任务,带着明确的方向去多读几遍,这样读下来结果一定和浅尝辄止地读不一样。比如,苏东坡读《汉书》,第一遍只读政治,第二遍读人物,第三遍读官制、兵法等。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
马伯庸写的小说和改编的剧集《古董局中局》,就是他看了很多考古文献资料后得到的灵感。在古董鉴定中,青铜器外面有锈,过去是去摸、去看,甚至去舔一下。现在技术先进了,用X光照射金属内部,就能鉴别真伪,马伯庸就是从新技术鉴别古董的论文中找到了故事灵感。他说,2013年北京大学一个本科生,通过看竹简背面的划痕,破解了一个拼接破损竹简的学界难题。“简册背划线”成为学术界有趣而重要的发现,但外界并不了解,而他看到了这些资料,编剧时就写出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总之,马伯庸认为,写作中的好创意一定不是憋出来的,而是反复看资料,带着问题阅读也许就能找到灵感。
《得到——李翔商业内参》2018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