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挫败感全是因为父母的这十种行为,快看看你有没有!
自从做了父母,大大咧咧的人,都会变得非常的细心。十分慎重孩子的培养上,可是你并不知道,作为父母,让你的孩子产生挫败感都是因为你的这些不经意的行为,让她们变得不自信。
1、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
孩子从一出生,很多父母都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甚至有些父母会刻意的培养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期待孩子能够完成自己年轻时没有完成的梦想。
可是每个孩子都有他喜欢且擅长的领域。父母如果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只会让孩子有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从中不停的逼迫自己,成为“全方面“的孩子。可是一旦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孩子内心会感到十分的伤心。这样的孩子,会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埋起来,不愿意说出来,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活在别人眼里的人。
2、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而这世界上有一种父母,目光总是关注着别人家的孩子,拿着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较。而且会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李阿姨家的孩子西西,这次语文又考了第一”,“陈叔家的木木,最近又拿了区里的奥数大赛一等奖”,“你啊!要多和他们学习,不要整天就懂得玩”。这种不合适的比较,会让孩子心里留下一个标签,时间久了,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同龄的孩子。最后的结果是,真正的成长还没起航,孩子的内心已经认为自己输给了别人。
3、数落孩子的缺点
有这些父母经常太过担心孩子,所以不想孩子有一些许的过失。只要孩子做错了事情,她都会把那件事反复强调,希望孩子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父母这样做是因为担心孩子以后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反复强调是为了让孩子“记住”。
这表面上让孩子记住了一件事并且不去再犯,可是他们却让孩子去尝试其他事情的勇气都没有了。孩子心里有了失败的阴影,那些自己不好的标签,就没有了尝试的勇气。
4、口不择言地批评孩子
常常会听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指责,“你怎么这么蠢”,“你真是无药可救了”,“你这样下去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了”。父母以为通过这种“愤怒”的方式可以使孩子们明白,但其实这些口不择言的话说出了是对孩子人格最直接的伤害。
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如果孩子轻易就被贴上标签,对孩子口不择言的批评,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反抗,认为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开始相信自己是没用的,相信自己以后都不会有出息了。这种从小就形成的心态,会影响着孩子一辈子,也许以后他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5、爱是有条件的
有的父母为了多方面激励孩子的成长,会给出一些多样的奖励机制。“如果你考试在全班前十名,我带你去迪士尼玩”,“如果你给我买东西,剩下的钱就给你”,“如果你去学钢琴,我给你报你喜欢的小主持人表演”。这样的行为看着好像是明智的举措,可是在孩子会觉得父母给他的爱是有条件的,是可以计算的!孩子最亲密的人是父母,如果连父母的爱都是可以明码标价的,那他就无法对别人付出真心,长大之后也没有办法和周围的人建立稳定的关系。他可能沦为一个见钱眼开,毫无原则的人,遭到周围人的排挤,生活也郁郁寡欢。
6、父母可以为孩子解决一切
现在太多的父母,所有的生活起居都为孩子安排好了,简直就是孩子的“超级父母”。而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在心理上十分的依赖,会让孩子觉得他现在拥有的东西都是很容易就能够得到,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可是孩子只要投身集体生活,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没有办法独立解决问题,从此孩子变得毫无自信。
7、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很多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尊严最无情挑战。父母因为害怕孩子青春期叛逆,十分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什么事情都要问到低,这无疑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不信任的苗子。他非常明确的感觉到与父母之间的生疏,以后孩子进入社会中,也非常难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8、用不恰当的方式惩罚孩子
直到现在为止,很多家长都十分相信“棍棒教育”的言论,相信打骂的方式是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修正自己的行为。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的道理,父母如果不去了解事情的由来,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将孩子一顿毒打,这样除了让孩子内心更加不服气之外,更多的是让孩子感到非常的无助,没有尊严。
9、要求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可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要求孩子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这样经常会适得其反,孩子会产生十分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会因为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产生很大的压力,不开心的心情。
10、、忽略孩子的存在
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从生命早期就开始,父母起着非常主要的引导作用。如果在这个时期里家长不认真听孩子讲话,不愿意和孩子互动,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会认为,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相处方式就是这样的。以后孩子融入集体生活跟他人相处,即使人们都忽略他的存在,忽略他的感受,他也觉得正常。其实这是一种没有自尊心,不够自信,非常挫败感的表现。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身边的天使,是上天赠给父母的礼物。用正确的方式培养你的孩子,不要让他在失落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