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重点文章

无中生有;以减代加;归因谬论

2018-10-17  本文已影响68人  心学和性格
无中生有;以减代加;归因谬论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的形式是“无”就“有”了,要“有”但是就“无”了:

圣人常无心[11]

“为无为,则无不治”。[10]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1]“天之道,不争而善胜”[2]。

•“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3]

•想有就要变得无。

•无我就有我了。

•我(君王)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2]

一个政府如果没有法律,人们并不会“自化、自朴”。没有法律的古代,何曾有过这种情况?动物世界里也没有这种情况。

【此观点总结】

一直是无的话,就是一直是0,就像地里不放黄瓜种子,是变不成1及以上的数字,变不成满地的黄瓜的。

【以减代加】

认为主张减法会比主张加法的结果多。

•钱越散掉就变得越有钱了。

捐钱做慈善不会就会变富有,慈善就是慈善,多数消费者买东西没有看这个企业捐了多少钱。

【此观点总结】

实际上主张加法的多。

【归因谬论】

把事情的结果归咎于错误的原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4]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5]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6]

上面三个逻辑就像我说因为中国灭亡的朝代都有用汉字,所以用汉字是中国的朝代灭亡的原因。

崇祯皇帝等一批明朝(管院莎)袁崇焕,认为是之前袁崇焕(沙)了毛文龙。[7]

•“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祸”[8]

•懒惰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前进不一定是懒惰,不少人众生勤奋,“求真天生性格学”中的天生超越型性格就容易这样。

【唯一指属】

认为这个结果只是这个原因,这个行为一定是这个结果。

•“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疾,故去而不迟。是以圣人无执故无失,无为故无败”[8]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9]

【此观点总结】

“土处下不争高”,就是放弃权力处于弱势,弱势群体真的能自保“无败”吗?明朝末期和蒋介石在大陆的民国政府末期超发货币,通货迅速膨胀民间肯定受影响,国外也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像美国为了控制这个印钞权,是要议会通过才能超以往多印的,这个就不是“无执”。

以前打仗也有抓壮丁,这种权力洽洽是要控制,而不是“无执”。


来源及释义:

[1]《道德经》[22章]。

[2]《道德经》[73章]。

[3]林语堂《风声鹤唳》。

[4]《道德经》[18章]。

[5]《道德经》[72章]。

[6]《道德经》[75章]。

[7]《袁崇焕应该被杀吗》心学和性格,简书,2018年。

[8]辛计然(老子弟子,道家祖师)《文子》(又称《通玄真经》)。

[9]《清静经》。关于不争的问题见下面的《道家学说的问题》。

[10]《道德经》[3章]

[11]《道德经》[49章]

[12]《道德经》[57章]。

(欢迎您在简书点关注支持我,都是干货)

相关阅读:

道家学说的问题》心学和性格,简书,2018年。

无中生有;以减代加;归因谬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