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专题经典共读-活动记录》第五期
会议记录:
哲思专题经典共读活动SE01EP05会议记录
题目:《中国哲学简史·第五章》
主讲:心技一体
简介:心技一体,简书哲思专题副编。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尤喜《诗经》、《周易》,每日以读宋元明书为功课。热衷分享读书感悟,愿与诸同好切磋进步。
时间:2017年10月24日晚8点-10点
形式:语音分享+主题讨论
地点:哲思专题官方微信群
主持人:六尘影
记录人:桓络
会议记录:
20:00
讲座开始。
21:00
讲座结束。
主要内容:
1.墨家的社会背景:
墨家起源于游侠组织,只要是他认为正确的事情,这个无论是肢体断裂,还是丧失性命都义无反顾的去做。
2.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第一点:儒者,这不相信天或者鬼,结果导致了 “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
第二点:儒家要坚持厚葬还有守孝三年,浪费了民众的财富和精力。
第三点:儒家胜利声乐以愚民,结果只是让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第四点: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
3.兼爱、天志、明鬼
兼爱:兼那就是无差的不分亲疏,爱对所有的人主张要有同等的爱
天志:要有鬼神
明鬼:敬重鬼神
4.似是而非的矛盾
儒家:不相信有鬼神,但是祭祀了很隆重,葬礼也很隆重,
墨子:相信有鬼神,但是却有主张薄葬。
5.国家起源
从没有国假的自然状态开始。
6.墨家兴起
墨子之学真正的兴起是从这个清朝中期开始。出于考据的需要,慢慢就有了这个墨子注。从清朝中晚期这样一个陆续著述墨子,经历过相互诠释的一个过程,墨学的这个脉络才清晰起来。
7.墨家之弊
同情态度,最易流于穿凿博会之恶习。
著者有意无意之间,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举出之环境,所熏染之学说,以推测古人之意志。
8.兼爱功利
古人的思想都是讲兼爱或者博爱,这个兼爱到底是不是从功利主义出发的,很难界定。古人的思想都是讲兼爱或者博爱。
冯友兰先生就认为他是从境界说认为这个墨子事情功利的和与他的功利境界,那孔子那一块思想当然就是天地境界,是讲的是一种超道德的,是一种更高的价值。
唐骏先生认为仁义是孔子和墨子都讲的,但是孔子讲的偏于人的一段,墨子长的偏于义的一段。
21:05
提问环节开始。
21:30
讨论环节。
群友的主题留言:
1.谈谈墨子在思想史行的贡献,或者说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22:00
活动结束。
(以下是原文文字版,出于叙述方便有部分删减,有些音不知道对应的是什么字就以拼音代替了)
我们共读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的活动也是坚持到第五期了,按照我们之前这个计划好的是要一共要读十次,能做到现在是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大家都很不容易,白天这个上班学习,晚上还要再学习。
今天的读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读这一章,其实是诚惶诚恐,因为这个并不是很懂。我的专业不是主要学习这方面的。特别是墨经,也就是没变的那一部分主张逻辑和科学思想相关联的部分,我并不是学科技哲学的,也不是学科学的,不是很懂。但是我又想了我们做活动,它需要一个形式,这个形式呢,让我就是这样组织一下,提纲携领的给大家把这本书的要点介绍一下的一个角色,我们主编叫领读。其实我觉得是这是一个共度的活动,叫领读可能也不是很贴切。我也参加过一些网上的共读的活动,有一些规模还是非常大。他们要么就是找一个人将这个书自己都读了之后,大概复述一下。参与这些活动呢,朋友们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比较深入的交流,都只是一些礼貌性的交流。要么就是请一个声音比较好听的女生,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等于是朗读一遍。
我想到我的这个角色,既不是说像老师一样,本来我的水平也不到把这个东西作为一个教程讲给大家作为一种或者说古人认为学的是德行,用来教化大家,显然不是这样的,也不是说,书就这么读一遍,也不对.我觉得最重要的呢,是分享,就是共读。共读最重要的是大家交流跟分享。做这个活动的初衷呢,就是因为。我们这个这次专题哲思群。也是长期以来就没有做过活动并没有形成这样一种社区文化,所以想通过这个活动来这个激发大家分享的这个意愿。
既然是分享,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真诚。我就是做一个读书的报告等于是像写文章一样写一个读后感,向大家做汇报我这个分享。虽然是语音形式的,但是就像我在简书上写的文章,只是我自己读书的一些心得。将我自己能读到什么程度,读到了什么问题,对什么感兴趣,将我关注的这些点汇报给大家,这个是叫一个分享。我之前呢也是听了妙音师兄的一个讲座,没有勇气勋章,他学国学的经历。你读了赛张飞兄他的一篇文章,这两位兄台的讲座和文章当中都提到了我让我也很惭愧。
但同时也是对我的一个教育,就觉得只有在社群当中活动,你有一些言行总有人会认同你,有一些人会反对,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是真正能够发生这种分享,发生对话,根本还是有共同的话题,有对这个话题性质比较接近的反思和讨论,所以看到那两个兄台的讲座和文章之后就觉得这种情况对我也是一种激励,觉得跟这个朋友们有关于这个同样的话题,我们能够引起共鸣,这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所以期待大家写这个更多关于冯友兰先生及关于中国哲学的各种文章来哲思专题投稿。
今天要分享的第五章,这个提纲,我已经制作成图片贴在群里面,大概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这个是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里面它本来的标题,这个标题底下有六个小问题,六个小问题他大概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具体的这个措辞,两位先生翻译的不太相同。我用的是涂又光先生翻译。但是大体都是一样的,有这么六个小问题,第二个部分的是我补充进去的啊,这个我这个标题写的有点错误没改过来,应该是三个问题,这个是我自己补充。补充的这个部分就是我自己学习冯先生第五章也是自己学习墨子和中国哲学的一些体会以及同这一张相关的内容。
我们看冯先生《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的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第一个小结是墨家的社会背景,这个非常简单.大意是说,墨家这么一个学派,起源于这种照做游侠的这么一个也不能做个职业吧,反正这样的一群人。这一章主要就是讲这个观点,因为冯先生他根本观点大概可以回忆一下。“诸子的由来”就是先请一开始是只有官学没有私学,那个时候当然就没有思想家。有的私学之后有不同职业的人就作为不同的老师就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墨家就起源于游侠。
我念中学的时候读古龙的小说叫《九月鹰飞》,我记得里面就是描写都有一群墨者,让他们都姓墨,叫什么墨白之类的。就是古龙他自己所想象墨子这个游侠组织当中的侠客们的样子,这些人就是用墨子自己的话说就那个是要死不旋踵,就是那么一种形象。只要是他认为正确的事情,这个无论是肢体断裂,还是丧失性命都义无反顾的去做。
这个呢,就是冯友兰先生他讲墨子的一个背景,也是通过这个背景将墨子就纳入到他自己一开始建立纲领下“诸子的由来”,就是每一次是有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或者特定的职业工种,然后才会诞生这样的思想家,只是他的一个基本的思想。最后这个就是第一小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真正讲这一节我介绍墨子思想的。这个纲领是从他的这一张的第二个小节叫墨子对儒家的批判。赵复三先生翻译的墨子对儒家的批判从这一小节开始。
墨子对儒家的批判,主要是有四点。这四点呢,就我就制作成图片贴在这个群里面,就是《墨子公盂》里面讲的“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也是冯友兰先生说的重点,他自己是把原文的意思概括。他批评儒家的四点第一点呢,就是儒者,这不相信天或者鬼,结果导致了“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第二点就是儒家要坚持厚葬还有守孝三年,浪费了民众的财富和精力。第三点呢,就是儒家胜利声乐以愚民,结果呢,只是让少数贵族奢侈享受。第四点了就是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
这些思想呢,其实去读这个墨子的注篇,天志、明鬼、非命、兼爱等等,就是你可以用这四点作为一个纲领。然后将墨子的思想能纳入到这个纲领,当然只是大致的不是绝对的能够纳入。所以冯友兰先生把这一段专门提出来。作为这个墨子之学的一个概括也是他认为的这个认识墨子的一个重要的逻辑,对孔子的第一个批判者。就好像好多人写了中国哲学史。介绍王阳明的时候就说,王阳明是对朱熹的一个批评者,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
对这四点的冯先生就逐一做出了点评,第一个就是关于是否要信鬼神的问题。冯先生当然认为不信鬼神是一种进步,信鬼神是一种落后。冯先生认为这个陌生是来自于游侠和底层大众,所以他说出于社会底层大众通常总是落后于社会新思潮。那么在冯先生看来就是不信鬼神的这种观点是一种新思,而墨子所主张的信鬼神的观点相对的是比较这个要守旧一点。里面还提到这个故事就说墨子生病。弟子就问他说你这个相信鬼神,那么鬼神为什么会让你这样一个仁人生病呢?
那墨子自己就说生病有好多原因。有鬼神让人生病也有因为这个寒暑其他的问题让人生病,等于没有这个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侯门里面冯先生是也提到了墨子先生就认为这个并不是墨子。很值得去撑到一点。墨子要批评儒家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孙先生认为是也是有一次没基础就是从这个信鬼神、不信鬼神,你这一说为基础而发展的,但是他的结论呢,就不一样。比如墨子认为要薄葬不应该厚葬,这个就是冯先生后面一间里面也提到始终矛盾观点,不信鬼神要厚葬,不信鬼神要薄葬。
第三点呢,就是批评礼乐。礼乐,礼以分乐以和。礼是讲这个人有差的。乐其实是用来这个消弭这个人流差的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本来讲这个乐就是礼里的这么一种补充。就是因为这个行歌鼓舞,这个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够享受到这样一种制度,所以他认为是其足以丧丧天下并不能够起到乐以和的这样一个作用,最后一点就是墨子强调非命。冯友兰先生认为墨子批评儒家的第四点并没有击中要害。
因为那儒家讲的天命,冯先生说他并不是墨子所攻击的宿命路。儒家讲的天命在冯先生上看来天地经济,功利境界之上有道德境界,道德境界之上有天地经济。墨子,因为他讲兼爱一定围绕着利,大概是冯先生,看来这个墨子的思想是处于功利一阶段。在他的这个青年人当中讲功利阶段的时候,说到人为了功利可以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我想他写那段话的时候心理面的形象肯定是有这个墨者的形象在其中的。所以呢,他认为这个墨者并没有理解孔子所说的那种天命。那种天命是道德经济,不是功利境界。
然后下面的这几个小节,就是对墨子的这四个主要的思想或者他批评儒家的主要的四点。这么一次去展开的,总之跟着四点都有关系。刚才提到的那些思想在冯先生上的后文当中都有进一步的展开。
第一个小点就是讲兼爱。兼爱当然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儒家讲这个爱有差的或者不能说儒家讲的是爱有差的,而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儒家讲的那个爱,认为儒家讲的是有差的。那这个就是兼里面的别比这个命题当中的那个别,就是墨子呢就认为。我们不能讲这个别的一面要讲兼的一面,叫做兼有一别。兼那就是无差的不分亲疏,对所有的人主张要有同等的爱,那冯先生讲的就是大概是这意思,关键是他的论述就说这两种原则,谁是谁非。紧接着冯先生上说墨子提出衡量是非的三表。这个就是我非专业的同学可能不熟悉。作为专业类的。朋友有过学习中国哲学甚至就是学习哲学。报考这个哲学的硕士生博士生的朋友都都很熟悉这个三表法示,这里涉及了墨子的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一个名词解释嘛,就是讲墨子的三表。三表的这个内容冯先生的这里介绍就很清楚。
接下来冯先生就是引用三大段原文,那这三段原文都是墨子用来论证兼爱的最主要的文件,大家可以去读一下,去品味。那冯先生这么确定他最终的一个观点是什么,他最终的观点就是紧扣着墨子的这几句话: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就是这样兼相爱交相利是天上的大利。那冯友兰先生的结论就是,墨子与功利主义的论辩证明,兼爱的原则是完全正确。这个是他之前在这三段话之前提三表的原因。他就说,兼爱是怎么论辩,就是要靠三表。三表法就是我们大家的这个。现实的这个状况从大家这种口说这种路径的这种情况去看是否真的会有会有利益,是否对国家对百姓利即术类事务之用。那得出的结论,事实上就是兼爱要比这种差等之爱更有利。
这个过程是很容易理解,重要的就是这个结论,冯先生,他说墨子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呢,这是西方的政治需要或者思想史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每次。提到这个冯友兰先生他的种种主张都需要强调是给美国的学生讲。那他要讲成这个美国的学生能听得懂的样子,那其实我们现在就有点像美国的学生,因为我们现在接受的完全是西化的教育,甚至教育都不是最重要,想我们这个日常当中使用的这套话语体系就是完全西化。提到什么功利主义这些词,我们都不陌生啊,觉得就是这样的墨子本来就是功利主义的。
下面这一节天志和明鬼就是墨子讲一个农民或者说道德的一个依据就是要有鬼神,敬重鬼神,所以墨子批评儒家,说儒家这个都不敬重鬼神都不相信鬼神,为什么要做祭祀,好比这个你没有课,你要备课,没有鱼,你要做网,不知道儒家要干什么。他认为肯定是要有鬼神,所以才要做祭祀,这作为他一个农民道德原则,在这一点当然就是冯友兰先生认为不重要的。那他原因了,刚才我提到的那个例子。其实是对墨子的一个愁死。那就没死,自己也解释不了他按照鬼神的这个要求去做,为什么自己还会生命。下面的这一节,赵复三先生是把他译作是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而涂有光先生把他一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翻译是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都是说儒家呢,他们不相信有鬼神。但是他们祭祀了很隆重,葬礼也很隆重,墨子相信有鬼神,但是却有主张薄葬。那看上去是矛盾,所以就一个表里不一的问题或者找一个四十二分的矛盾。但是冯友兰先生说,墨子的观点其实也没有自相矛盾,他论证鬼神的存在是为他的兼爱理论作张本,就是张开这个本儿不是对超自然有什么特别的兴趣。还是说就是敬重鬼神呐,认为鬼神是必然存在的呢,一个当然是跟他的三表法。他的三表法就是要去看和查验,然后大家口口传说,还有自己的亲自的体验都认为这个鬼神地是存在的。所以说鬼神是存在的,另一个原因,其实最根本的目的呢,在冯友兰先生看来是为他这个兼爱的伦理主张,作为一个最根本的一个证明。
但是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墨子最根本的是又主张又功利主义,要主张要是能符合民用要有利于大众。所以呢,送葬跟祭祀当中就要节用。冯友兰先生说墨子的思想从极端功利主义出发,崇奉鬼神和主张薄葬节理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两者的都符合他这个极端功利主义的立场,这是冯友兰先生的看法。
下面这个国家的起源也是他讲得最后一点,为什么要讲这一点呢,他写这个书的时候是1948年。这是二战或者说二战已经快要己经初步结束而中国还是打内战,是那么一个历史时期。然后他做这么一个思想,你看到他仔细去读。中国哲学简史里面时不时的就会隐射当时的世界格局。所以呢,这个论证这个西方的政体。一个呢,就是从柏拉图以来的那个传统,则推崇一种那么共和主义推崇集权的思想。所以呢,冯友兰先生在这里会说墨子也是集权主义。
他提到这个墨子讲国家的起源,就像是启蒙时代的那些思想家。他们讲这个社会由来都要讲这个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当然是从没有国家的那个过程当中来的没有国家的自然状态。然后讲这个国君权力是从哪里来的等等这些部分比较简单,只是就是说这个讲一讲冯先生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他所以会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那现在的中国哲学史教材上可能将这一部分就不太会关注墨子的这一块,但是整个墨子这一章呢,最根本的也是冯芬兰先生,最后那两段所概括的。这还是兼爱问题是墨子的思想的一个根本的主旨。
然后呢,我围绕我自己补充的这个第二点:三个问题。我一开始能够总纲的三个问题来谈一谈我自己学习冯友兰先生这一章的一个体会。这三个问题呢,就是先介绍一下墨学的兴起、墨学之弊、兼爱与功利这三个角度去谈一下。
孟子当中的那么强烈的去批评墨子,认为墨子之学不出的话儒家之学就不会兴。那战国末期有好多人说当时的玄学就是儒学与墨学。所以冯友兰先生会说这个墨子之学当时是跟儒家之学同样兴盛的一个学派,这是墨子的一个说法。但是墨子之学呢,从汉代开始就有淹没而不争。在古人看来,比如说这个淮南子这些里面他就说。墨学治学,那是下学,孔子治学的是周学,就是他们的主张不一样,但是都把它纳入到古人所相信的那个历史体系内。
墨子之学真正的兴起,就是被人们真正去认识,是从这个清朝中期开始。清代,因为这个秦家学派考据很少。清朝的点击是保存下来的数量是非常少,一字千金。考据的过程当中不同的典籍之间,他不可避免肯定要互相证明。因为大家这种出于考据的需要,所以慢慢就有了这个墨子注。比较著名的学者呢,是有这个王年松和张惠言,王劲松对墨子之文开始有校估。张惠言就是第一个去住墨经的人,到最后出了现在最著名的做墨子经。
墨子的兼字就是那个原文呢,它写成:一个门字框中间一个月亮的月。这个字要译成简化字的话可以译成艰,也可以译成显著。也有人主张的要多xian。唐君毅先生,中国哲学原论这个简体字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所有的没资金孤独写成什么字,xian估。但好像还是大多数人是有主张的都成古体字,那中华书局出的这个。找新编诸子集成主要是清代的珠子的这些这玩意皮靴叔叔。他还有一。我还有一些是简化字的他这个墨子坚固的简化字版的封面上精装的那个键子就是实践的践。唐君毅先生的他就感慨,自有了墨子兼顾之后。墨子可都墨学在中国学术史中之地位,就是这个一个古人的书一定要有人不断的去著述。现在总有一种说法啊,当然这说法就是指我们在这个社群当中的说说。古代的注释不重要,我读诗经不想做古代的著述,就想看现代人告诉我那是什么意思,要看诗经的本来的意思,古书,他没有什么本来的意思,不通过古人的这么一个相继诠释的过程,我们现在人根本就读不懂不知道那个是在说什么东西。那个意思就是那么一个相继诠释的过程当中才产生的,就是因为从清朝中晚期这样一个陆续著述墨子的这么一个过程,墨学的这个脉络才清晰起来。
韩愈说过,孔必用墨,墨必用孔。但是真正到的清晚期,墨学才真正兴起。墨学完全兴盛民国的时候呢,就是有这个大家觉得儒学对应释放的外来文明呢,这样一个很强势的这么一个参照物,你用儒学去回应,没有办法回应。有人就从老庄里面去找依据。有的人呢,就从墨子里面去找一句。而康有为的大同书,大同呢,就是从墨子的兼爱思想。他就借鉴他就推出这个梦墨子的这个薄葬节用。主张人死了烧成的骨灰作为肥料就行了,那梁启超先生在早年间也信服墨子的思想。
那么我是要讲什么呢,就是唐君毅先生《中国哲学原论》当中的这段话。
那这个讲了两个很重要的点,一个点,就是说对墨子之学的研究,有一种基本的思想、预设,就是认为每一种思想必然是有那一个阶级的思想而产生的。另外一个要点就是说讲墨子哲学的这些人的动机,就是认为它和儒学不同或者我们更直白的说就是为了批评儒家。他在讲墨子之学,那我们就读冯友兰先生这一张他完全就是这样的,他说墨子思想就是从平民思想来的。然后他说墨子是第一个批评孔子的人。但是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唐君毅先生说这段话当然是批评这种思想的。
有一个中国历史教科书也是唐骏毅先生屡次提到的。淮南子里面提到墨子本来是学的是儒家的学说,但是因为那个就是不利于名。所以就提出了要薄葬节用的学术。但是到了中国教科书他就不讲这个墨子之学是从儒家来了。那直接讲墨子这些都是批评家。就是讲这个冯先生和夏先生讲民国时候的这样一个学术分歧。
接下去要讲的第二个小点,墨学之弊。讲墨子的人,他自己总有一个预设的立场。所以我制作这么一张图片,这张图片这个问题我过去也讲过是陈寅恪先生就在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上册》的这个审查报告当中提到了一个问题,我都古书一定要有同情之理解,或者说理解是同情。但是陈寅恪先生他紧接着又说了。此种同行,这态度最易流于穿着附会之恶习,就是因为讲的人呢,他自己就是比如他自己就想批判孔子,就想批判儒家。所以呢,他读到这个陌生的材料就认为这个材料可以证明自己的学说。这是陈先生所说的著者有意无意之间往往一起自身之所遭其时代,所居住的环境所熏染着学说以推测古人之意志。那只是他因为晚清的时候面对西学吗,就没有办法去看这个墨子之学,特别是墨篇墨经,六篇。就认为当中就是可以有解释西学的地方。前两天在群里面贴了一段话,说墨子是西学的鼻祖。那个就是长的时候。墨篇墨经了,没边墨篇墨经在冯友兰先生的说陈先生他指的现象是这么一个现象。
所以说,今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大抵即谈今日自身之这学者也。就说古人学说之真相。特别就把这个墨学的科学思想讲得就像科学、物理和光学是一样的,就认为他有多么系统有多么的科学性啊,这个跟古人就几乎是没有什么依据。陈先生就说此弊至今日之谈墨学而极矣。最后他说此近日中国号称整理国故之普通状况,诚可为长叹息者长也。整理国故派的代表人物就是胡适。那这几位这个核心的人物冯友兰、胡适、陈寅恪同志关系啊,大家可以通过这些话自己可以去感受去想象。
所以呢,唐君毅先生就对冯友兰先生的观点有一个点评,他这个点评说由此而霍营墨子之根本观念在重功利而同于西方之功利主义,其言志明鬼亲爱解锁已完成其功利主义之路。如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说,这是那个唐骏先生的原话。就说冯友兰先生对墨子的理解就认为墨子就是重功利的。无论是将天志明鬼兼爱,最终都是为了完成这个功利主义。唐先生就说认为此二说者皆先知西方哲学知识,由此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之论。然后就说他们是拿这个西方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来解释墨子。
这个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最后一点也是第三点就是这间兼爱功利。这个兼爱到底是不是从功利主义出发的,我想这个也很难说。前两天我去参加一个会议。这个会议里面有一个学者的研究一个课题:中国的博爱思想。他就发现兼爱和博爱这个词。从墨子以下到荀子,然后到宋代的理学家,大家都在用。并没有说用兼爱你就是墨子,也不是儒家。我完全没有这样的事,这些词大家用起来都是一样的,唐先生的也许庄子天道篇里面一句话说孔子回答说,中兴物态兼爱无私人伦之情,这个兼爱不就又出现的人,是庄子认为孔子说的话就兼爱无私。就说他们看上去都没有什么差别,那古人的思想都是讲兼爱或者博爱。但冯友兰先生就认为他是从境界说认为这个墨子事情功利的和与他的功利境界,那孔子那一块思想当然就是天地境界,是讲的是一种超道德的,是一种更高的价值。但是唐骏先生认为这个。就是说仁义是孔子和墨子都讲的,但是孔子讲的偏于人的一段,墨子长的偏于义的一段。这个问题,现在也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看学术界最新的论文都是讲墨子的义,认为对我们的制度建设和新时代的这个伦理基础的解释都有启示意义。
最后我用墨子自己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个分享。这段话就是《公孟》。这个我想呢,老说这个墨子是批评儒家的,或者说这个。墨子是批评孔子的。这么泛泛的讲当然是没错的,但是仔细去读墨子的公孟这一篇。那墨子他主要批评的公孟子这个人的言行,公孟子是和墨子同时代的一个儒者。这个公孟子是它本身的见解并不是特别的高明,比如他讲这个五服他就五服的一面,那讲古人的这个儒者的形式一样的很重要,但是如此的言行就没有讲啊,被墨子抓住了就这样去批评了。
那我想要是换了孟子来那个墨子是一对好对手。大家去读这个墨子的书,墨子语言艺术非常非常高超,辩论的技术很高超和孟子应该是旗鼓相当。当然跟这个记叙这本书的人有关系,你想庄子那本书里面作为名家的会师辩论的时候,常常辩不过庄子。在庄子博导会师的那一刻,这个那个辩论就没有下文了,我想如果会是她也有弟子他的地址也写惠子这本书这本书没有失传而是传下来的话。我想在那里面惠子他去辩论庄子肯定是可以辩赢了,这就是我想说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为了写这个学术史把他们描述成儒家墨家,认为他那样互相拒绝批评,好像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其实这当中还是有很多复杂而精微的问题需要认真仔细的去学习。这是我一个根本的立场讲我们作为一个学习者怎么去理解儒学思想而不是我就是一个墨家的现在的传人我的任务就是批评儒家就没有意思,这也是这个。他们之前做的那个。讲座或者写的那个文章。当中也是表达力类似的观点,那是我们一个共同学习的人的一个共同的心愿。
感谢大家今天就先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