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28:高中的书,翻到最后一页,在宾川州城的笔山书院。
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
晚上好!这里是“大理海西说”,今晚十点,海西为你讲述大理的风花雪月。
你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大理海西说”,和朋友们分享一次又一次的遇见,即使我们隔得很远,我也希望,听见你的消息。
今天是6月7号,高考第一天。
突然有点记挂多年前的自己和自己的高中。
今天和大家分享——高中的书,翻到最后一页,在宾川州城的笔山书院。
两天前看到宾川县高平第一完全中学开始招生的消息。一个教育集团改变了一所百年老校——“宾川一中”的名字。
百年前的笔山书院,似乎将就此永远消失。
有人在网上求“宾川一中校歌”,他才20岁,就很沧桑地说:“毕业两年了,惊闻一中就这么没了,心里还是挺遗憾的。我们都成了没有母校的孤儿。等高平一中50年合约期满,我们都将垂垂老矣。”
宾川一中在州城。州是大理州的州,不是大理市那个周城,那个“周”是“周围”的“周”。
宾川县是六诏之一越析诏的故地。
唐代前期,部分纳西族先民沿雅砻lóng江南下,在洱海东部建立政权——越析诏。 史称越析诏“地最广、兵最强,素为南诏忌”。越析诏为时不长,就被南诏所灭,纳西族先民南下步伐由此而止。
到明代,在省下设府、州、县,宾川州归大理府管辖。古镇州城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是宾川州州府。1913年,实行省、县两级建制,宾川州改为宾川县。
2001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行文,公布大理州宾川县州城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州城镇是宾川县原县城,它地势险要,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这里有钟鼓楼、南熏桥、风雨桥、文庙、武庙等古迹。
自从明代宾川设州,这里就开始重教兴文。到清代、民国,州城就有了笔山书院和秀峰书院,私塾、教馆近20处,出文进士10 人、武进士2人,举人64人,贡生多人,秀才若干。
笔山书院座落于州城古镇西门街北侧,原来是明代进士何邦宪的产业。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州甘国辅改建重修,题名育英书院。雍正四年(1726),知州周钺再次重修,因其面对笔架山,所以改名为“笔山书院”。宾川一中就是在笔山书院的基础上改建发展而成的。
当年,在笔山书院那个神奇的地方。我是一个住着危旧的宿舍,聊着食堂里那碗蕃茄饵丝的少年。
高三的时候,在宾川县酷热的天气里,我是那个光着脚坐在课桌前,每天刷试卷,背历史,背时事,就算摸底考试成绩离前一年的分数线有100多分的距离,也要咬牙冲刺的少年。
有些孩子在高考前满腔豪情地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现在的我,羡慕死了这些豪情万丈的孩子。他们咬牙硬拼,同命运打仗,把自己幻想成终有一天会成为屠龙英雄倚天大笑的少年。
我当年却害怕头破血流,只准备傻笑着擦干血迹。
记得当年高考是在7月,每天晚上都下大雨,下到天亮,走进考场,脑袋里全是大雨的声音。
考完以后,害怕听到任何与高考有关的消息,自欺欺人地说“放暑假了”。高考前和同学聊过的要去某地旅游,想考什么大学,要买某件衣服的话题,好像全都不作数了,因为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假装镇定地整理着以斤计算的书本,忽然发现每一本都成为了独一无二,承载着无法复制的青春。
白天,长了又短,短了又长。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再也不会在每个醒来的清晨,抱怨睡眠太少,日子太长。
再也不会在课堂上偷偷打盹时央求同桌“老师来了叫我”。
再也不会有同桌用手肘碰睡熟的自己,露出比自己还紧张的表情。
再也不会中午放学铃声响起才想起忘记带饭碗。
再也不会,在上课时看窗外的树,看树的颜色从嫩绿变成浓荫。
那个时候拍照只能用胶卷,很贵。光阴的翅膀,从此后,只飞翔在记忆中。
高考让我第一次认真回味“人生”这个词。
考试前三个月,有位老师生了孩子,回家休假。再见到她时,已经是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去转户口的路上,我向她问好,她背着小宝宝,关心地问我“那你打算再补习一年吗”,我微笑着说我考上了,就要准备出发了。
老师意外的表情让我很开心,这开心不是因为我打击了她对我的轻看,而是因为我自己知道在高考前我付出过一些努力,无论内心有多艰难,我都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一直坚持,坚持到下大雨的那几天。
今天做这些细微的回顾,是想告诉你,我对初尝人生滋味的情感,至今未曾消退。
我在宾川一中经历和努力过的一切,在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全部终结。
宾川一中的小,很容易就会感觉得到。它占地面积仅40来亩,而且高低不平整,被分割成若干小块。四周被民居紧紧包围,没有办法扩展半步,空间非常有限。
如今,教育主管部门让民营资本进入,把宾川一中迁到更开阔的地方,最起码让学生们有了更好的学习和活动的环境,不用再像我们当年那样,到校外的街道和公路上晨跑锻炼了。
今天,特别想要祝福那些为自己的梦想坚持的少年,祝福他们在今天、明天,身体好,信心足,能够收获完美的暑假。
祝福他们能够以微笑来面对自己的困惑,接纳自己,对生命中的不完美,足够坦诚。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我是海西,我在大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大理旅行、民俗、历史和情感的故事,请关注“大理海西说”,晚安,好梦!
参考文献
《文化大理宾川》云南人民出版社P24-25
大理地情资料丛书《大理幸福篇大理名城》云南民族出版社P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