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基金王强: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花时间阅读一流好书
王强是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他热爱阅读,在图书理解和收藏方面,可以说是一骑绝尘。本文分享了王强关于读书的思考,希望你能拥抱阅读,读一流的书,做一流的人。
1980 年,俞敏洪和王强同时考进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两人宿舍相邻。
王强是俞敏洪的班长,后来又担任北大艺术团团长,多才多艺,是校园里绝对的风云人物。
王强爱读书,大一时就疯狂买书。当时北大每月给每个学生发 22 块钱生活费,王强把钱分成两份,11 块钱买饭菜票,11 块钱买书。当时平均每本书 5 毛钱,11 块钱可以买 20 本书。
周末,王强喜欢骑着一辆破自行车逛书店。当时海淀一条街,有新华书店、二手书店、古籍书店。
从农村来的俞敏洪也想读书,但不知道该买什么书。所以,王强每次去买书,俞敏洪就跟着,去买同样的书。
真格基金王强: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花时间阅读一流好书王强有次说:「老俞你别跟着我了。」之前王强买书,都有女同学跟着,俞敏洪跟着他后,他不好意思带女同学了。
俞敏洪说:「我得跟着你,你是我班长,有责任帮助落后同学。」王强没办法,只好让俞敏洪跟着。
有次王强使坏,给俞敏洪推荐一套书,结果俞敏洪回家打开后发现全都是中国古代的黄色小说。
时间来到,2016 年,王强出版新书《书蠹牛津消夏记》。
《书蠹牛津消夏记》
俞敏洪用两天读完,还写了篇书评。谈及王强爱书,俞敏洪写道:
「王强对书的爱,可以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大学宿舍没有放书柜的地方,王强就把书放在床里面,沿着墙壁一点点垒起来,放不下了就放在床底下。不止一次,床上的书因为摇晃而倒下,把他压在下面,使他在睡梦中惊悚跳起。
如果说大学时,我还能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起买几本书,现在的王强,在对图书的理解和收藏方面,已经一骑绝尘。
如果你到他家去,他家里地板上、床上、桌子上都是满满的书,表面看上去混乱摆放着,外人进去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但对于王强来说,这就是他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奇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寻找到他希望得到的图书宝藏和生命惊喜。」
王强的书房一隅
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这是王强被外界熟知的两个身份标签。
但作为企业家,王强极其讨厌成功学,业余时间,埋首故纸堆,搜寻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英文图书,收藏、阅读相得益彰。所以,读书人和藏书人,是他最喜欢的两个称呼。
王强藏书众多,不乏珍品,但三十年来,他从未走进拍卖行,对于从欧美等地费力搜刮来的古书,他不视为商品。
达利一九六牛年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画了十二帧插图,王强猎得了达利的签名本。马克 · 吐温一生很少亲笔签名,但王强猎得了一个初版本的签名,狄更斯、哈代、劳伦斯等的他也都有。
王强收藏,毕加索签名
王强收藏,劳伦斯签名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王强收藏,海明威赠本
通过阅读和收藏,这些书成了「高速铁路时代」的一种减速玻璃,是他心灵的「安稳剂」,亦是穿越琐碎现实,抵达「最高意义」的一个桥梁。
关于读书,王强有很多思考。今天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
俞敏洪、李彦宏、黄怒波、龚海燕
北大为什么能产生企业家?
我经常回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企业家?
我从内蒙古来,一直以为清华才可能产生企业家,因为它搞科技。北大是学术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自焚的地方,是结束肉体的地方,是让灵魂再生的地方。企业、上市等等好像与北大无关。
但是,经历这么多年人生后,我明白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
我就拿 32 楼文科楼举例。
该楼的第二层,住着俞敏洪。这些年一过,诞生一个伟大的企业,那就是新东方。
再往第三层,我发现当年有一个来自山西的青年,天天在水房里光着上半身,一盆冷水浇下来,唱着「夜里寻他千百度,你在哪呢」。他天天念 “百度” 两个字,于是后来诞生了百度公司。
但从知识储备来讲,李彦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成企业,他的专业简直离成功太远,他是学图书馆系的,学的是古典文学编目专业,清朝以后的事他都不管了,他直接奔甲骨文去了。
再往上走,四层楼住着北大中文系的,当年都是产生愤怒诗人,连名字都是愤怒的不得了,黄怒波。但这些年来,黄怒波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中坤集团创始人,在冰岛购置土地。
更匪夷所思的是,北大中文系的女生楼里出来一个长相非常平和,但充满着激情的人,她就是后来创造了世纪佳缘的龚海燕。
这些人,是中文系的、图书馆系、英文系,与金融、融资、管理完全没关。
我后来就想,怎么会出现这么一些奇特的企业,由这些人做的?
我就想到,北大给了一个东西,就是怎么样塑造你生命的东西——那是对知识的渴望、饥饿。
我不知道你们现在读书状况什么样,整个八十年代北大最神圣的地方两个地方,一个是厕所,一个是图书馆。
图书馆从早上六点,如果你不能到那里排队,你这一天与图书馆座位已经无缘了。所以大部分人凌晨四点就起来了,带着一个冷馒头,从厨房吃剩下的或者从同学那偷来的,俞敏洪经常偷我馒头。然后借一堆书放在这里,睡也睡在桌子前面。
所以当年读书氛围非常好,如果市场上出现一本书,你如果去晚了根本的借不到。
而正是这样,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成了北大人最后离开校门走到世界,不管走到哪个领域,最后比别人走的稍微远一点的保证。
因为那些书不仅是字,它也是生命,而这些生命比起你自己的生命来说,它能引领你的生命。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
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
用时间和生命阅读一流的书
我当年在新东方接受采访时说:读书只读一流的书,做人只做一流的人。
这成了我的座右铭,真正值得我全身心投入、值得我景仰和向往的只有这两件事。
为什么这么说?
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是我们的幸,也是我们的不幸,要接受的东西太多了。不想被淹没的话,在我看来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一流的书。
什么样的书该读?我对书的选择是:畅销书坚决不读。
不是我看不上畅销书,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有限的生命,只能用来读真正一流的作品。
一流的作品与群体性喧嚣无关,它们往往具有 “百年孤独” 的品性。
王强在美国猎得的《百年孤独》英译本第一版,书夹出自芝加哥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之手,他用树的木头做书夹,用做绣了的铁皮做了十几只蝴蝶,正好反映了百年孤独的主题。
我读的作品,创作年代越来越早,因为我觉得,越是商业化污染影响较小的,写下的文字越是他们生命的写照。
读一流的书,就要衡量这个作家写这本书的生命状态是什么?
他是为满足市场需要而写,还是倾其鲜血、生命和经历而写。如果你读的不是真文字,遇到的不是真语言,那么最后见到的也一定是虚幻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
读书真正对读者产生作用的时候,就是读者和真正的生命融汇在一起的时候。
千百年来,没有被淘汰的著作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现在市场的选择,更不是广告词的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
为什么读经典能改变我们的生命呢?
在我看来,文学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在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异的启示,有充电的感觉。
所以那些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一旦人的身体里有这三样东西,在现实社会中就不会轻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扭转。
我认为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3
读书和吃饭一样
不偏食,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我还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 balanced diet,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第一,是不是要读读宗教、神学?我觉得一定要。读神学著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
读完神学,我觉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反观宇宙,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人的渺小,这使我不得不变得谦卑。不要把宗教、神学等同为迷信。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第五,诗要读。人是情感的动物。那些穿透情感层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诗。所以为了情感成长的丰富,一定要读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接近上帝的,一种是诗,一种是音乐。
第六,文学不可不读。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有人把他视为通俗作家中的摇滚乐手,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实际上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
第七,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人的日常阅读,应该融合以上种种,要学会做出一盘有利于精神和心灵健康的「沙拉」。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这样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
4
人读书越多
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
从终极目的上说,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世界的过程。
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
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
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
5
越优秀的人,越喜欢读书
2015 年 10 月 22 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在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对谈埃隆 • 马斯克。
其中有一段关于读书的精彩对话:
钱颖一:火箭技术是非常高尖端的科技,你不仅是公司的 CEO,还是 CTO。我非常肯定,你是自学成才的。科学、工程、计算机编程、物理学,你自学了所有这些。请告诉我们的学生,没有经过在学校的正规学习,你是怎么做到的?
马斯克:自学的速度要比正规学习要快得多。
钱颖一:自学要比在学校的正规学习快?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学习的秘密。
马斯克:就是要读很多的书。
钱颖一:读很多的书?
马斯克:读很多的书,和很多人交流。
钱颖一:光靠读书就可以成为一个火箭科学家?
马斯克:是的。不过还要进行实验,既要看书,也要实验,因为有时书里的东西未必正确。
钱颖一:嗯。
马斯克:基本上就是这样。你可以通过看书可以很快地学习,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在那儿。
钱颖一:通过阅读书籍,就能成为高科技领域的专家,就这样?
马斯克:是的。
越是优秀的人,越明白读书的重要,也越肯花时间读书。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扎克伯格 2015 年在网上发布他的年度挑战,目标是每两周读完一本书。为了践行自己每两周读一本书的誓言,他甚至专门在脸书上设立了一个公共页面——「年度之书」(A Year of Books)。
比尔盖茨也在网络上发布过他的书单,他每年基本都读五十本书,也有自己专门的关于阅读的盖茨笔记。
巴菲特曾说过他从不看电视剧,除了工作,基本时间都用来读书。
查理 · 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阅读量非常惊人,被戏称为「长着两条腿的图书馆」。
作家史蒂夫 · 西博德在 30 年里,采访了 1200 多位全球各地的富豪,他说,通过阅读来自学是这些富豪的共性。
不要再说自己没时间读书,这些名人大佬,哪一个比我们清闲?他们都有时间,我们难道比他们还忙。
最后我们一起算个读书账吧:
假设你很忙、超级忙、忙死了,所以你每天只能挤出一个小时来读书,不过分吧;又假设你读书很慢,要思考、记笔记,一个小时只读 10 页,页不过分吧。
一天 10 页,一年是 3650 页,我刚去翻了大概十本书,发现平均一本书的页数在 250 页。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哪怕你每天读 1 个小时,1 个小时只能读 10 页,你一年也能读 15 本书。
2018 年,从现在开始,重新拥抱阅读吧,而且只读一流的书。
真格基金王强: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花时间阅读一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