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
“三种精神”就是指邓州市的“忧乐精神”“雷锋精神”和“渠首精神”。所谓“忧乐精神”的产生主要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知邓州时,在花洲书院写下《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范仲淹“忧乐”精神中所含的理想与现实、做人与做官、奉献与索取、民利与政绩的朴素辩证和深刻内涵,已转化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雷锋精神”的产生,主要是近年来邓州市以“编外雷锋团”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树立了良好形象,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邓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渠首精神”的产生主要源于在历时6年的引丹陶岔工程建设中,邓州有2280余人致伤致残,141人献出宝贵的生命,这种无私无畏的付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通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
“三种精神”是我市独特的文化资源,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笔来之不易的精神财富。
“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忧乐精神”要让中小学生接触在外返乡人才宣传邓州,让有志之士关注邓州,情系邓州,擦亮邓州这张独一无二的名片。“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要付诸于行动,全镇3000多名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同参与,共同组织,用共产主义思想来武装,发扬雷锋精神。“渠首精神”是邓州人民的奉献精神,一定要讲给我们的后代听。陶岔工程6年的建设期,4年的移民期,几代邓州人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值得颂扬。
“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小杨营镇中心校强调,要加大这“三种精神”的宣传力度,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从细微处入手,把《邓州三种精神》作为普及教材;积极开展“三种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活动,让师生切身感受“三种精神”的内涵和要求。要开辟“三种精神”的活动阵地,以活动阵地为载体,以“三种精神”为抓手,努力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活动,年年有活动,让“三种精神”成为中小学生德育成长的精神动力。
“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三种精神”是邓州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镇教育系统以“三种精神”为立足点,要以“三种精神”塑造人、教育人,为全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三种精神”各有特色,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要让“忧乐精神”走进教科书,教育下一代;“渠首精神”的宣传要与南水北调小杨营镇移民建立互动,“雷锋精神”要与编外雷锋展览馆的活动结合起来,每年3月为全国学雷锋活动月。中心校要求每一种精神都要有一条主线,围绕主题扎扎实实开展一系列活动,力求取得实效。
“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 “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2019春开学伊始,小杨营镇四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本《邓州三种精神》校本教材,每周课表安排一节“三种精神”课程。教师纷纷上好校本课,同学们学习“三种精神”成风。
“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 “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 “三种精神”扎根小杨营镇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