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二百四八)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两国发兵救助赵国。秦国谋划说:“如今齐、楚来救援赵国,如果他们联合作战,我们就退兵;如果他们一盘散沙,我们就趁机攻打它。”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壅,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这时,赵国军队没有粮食吃了,派人向齐国借粮,可是齐王不答应借粮。谋臣周子对齐王说:“大王不如把粮食暂借赵国,让他击退秦兵,如果不听从赵国的求援,秦国军队就不会退去。这样一来就中了秦国的计谋,而齐、燕的计策就落空了。而且赵对于燕、齐两国来说,正是潜在的屏障。这就像牙齿跟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日赵国遇到亡国之祸,明日亡国之祸就会降临到齐、楚身上。因此救援赵国就好比捧着漏瓮、浇灭烧焦的锅一样,实在是十万火急。再说救赵是一种高尚的国际义举,击退秦国,也可以张扬名声,不去显示正义张扬威名,却一味地吝啬粮食,这确实是战略决策的错误啊。”
这番道理非常实用,人,民族,国家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跟周边的人,民族,国家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远亲不如近邻。是一条人类走出来的真理。唇亡齿寒的成语正是出自此篇。
好了,让我们来看看希罗多德的历史吧!
波斯帝国的组成极其庞大,可以算是征服百族了吧!其实也需要某种和睦之法的,不断发动战争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万人敢死队的组建。是兵法的一种尝试。
投皮索套,这是游牧民族的技巧,现在扩展为作战。这是一种远程攻击手段。
接着介绍波斯帝国大军的各种战具。其实,这种远征的大战是可以促进民族,文化,技术的融合发展的。东方也曾有这么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