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ypub.com区块链实战区块链研习社

区块链的跨链技术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45人  JouyPub

在区块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区块链之间互通性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区块链的应用空间。对于公有链还是私有链来说,跨链技术就是实现区块链价值的关键,是区块链向外拓展和连接的桥梁。

目前主流的跨链技术包括:

各种跨链技术对比:


image

  早期跨链技术包括以瑞波和BTC Relay为代表,它们更多关注的是资产转移;现有跨链技术以Polkadot和Cosmos为代表更多关注的是跨链基础设施;新出现的FUSION实现了多币种智能合约,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公有链,在其上可以产生丰富的的跨链金融应用。

1、公证技术:瑞波Interledger协议

  早在2012年,瑞波实验室提出Interledger协议旨在连接不同账本并实现它们之间的协同。Interledger协议适用于所有记账系统、能够包容所有记账系统的差异性,该协议的目标是要打造全球统一支付标准,创建统一的网络金融传输的协议。


image

  Interledger协议使两个不同的记账系统可以通过第三方“连接器”或“验证器”互相自由地传输货币。记账系统无需信任“连接器”,因为该协议采用密码算法用连接器为这两个记账系统创建资金托管,当所有参与方对交易达成共识时,便可相互交易。该协议移除了交易参与者所需的信任,连接器不会丢失或窃取资金,这意味着,这种交易无需得到法律合同的保护和过多的审核,大大降低了门槛。同时,只有参与其中的记账系统才可以跟踪交易,交易的详情可隐藏起来,“验证器”是通过加密算法来运行,因此不会直接看到交易的详情。理论上,该协议可以兼容任何在线记账系统,而银行现有的记账系统只需小小的改变就能使用该协议,从而使银行之间可以无需代理银行就可直接交易。

2、侧链技术

侧链是以锚定某种原链上的代币为基础的新型区块链,正如美金锚定到黄金。侧链是连接各种链,其它区块链则可以独立存在。但是,现在侧链很难做到在其上建立跨链智能合约,所以很难实现各种金融功能,这正是现有区块链在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领域尚未取得进展的原因。

3、中继技术

4、哈希锁定技术:Lighting network

  Lightning network闪电网络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bitcoin微支付通道网络,它极大提升了比特币网络链外的交易处理能力。交易双方若在区块链上预先设有支付通道,就可以多次、高频、双向地实现快速确认的微支付;双方若无直接的点对点支付通道,只要网络中存在一条连通双方的、由多个支付通道构成的支付路径,闪电网络也可以利用这条支付路径实现资金在双方之间的可靠转移。
  闪电网络的关键技术是HTLC哈希锁定技术,基本原理如下:Alice和Bob可以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协议将锁定Alice的0.1 BTC,在时刻T到来之前(T以未来的某个区块链高度表述),如果Bob能够向Alice出示一个适当的R(称为秘密),使得R的哈希值等于事先约定的值H(R),Bob就能获得这0.1 BTC;如果直到时刻T过去Bob仍然未能提供一个正确的R,这0.1 BTC将自动解冻并归还Alice。


image

闪电网络并不试图解决单次支付的问题,其假设是单次支付的金额足够小,即使一方违约另一方的损失也非常小,风险可以承受。因此使用时必须注意“微支付”这个前提。

5、分布式私钥控制技术WanChain

  WanChain万维链也支持主流公有链间的跨链交易,但首先需要完成在万维链上的注册,确保万维链能够对该链进行唯一识别。对于跨链交易,万维链利用多方计算和门限密钥共享方案。当一种未注册资产由原有链转移到万维链上时,万维链节点会使用一个基于协议的内置资产模板,根据跨链交易信息部署新的智能合约创建新的资产。当一种已注册资产由原有链转移到万维链上时,万维链节点会为用户在已有合约中发放相应等值代币,确保了原有链资产在万维链上仍然可以相互交易流通。


image

  万维链通过分布式的方式完成不同区块链账本的连接及价值交换。它采用通用的跨链协议以及记录跨链交易、链内交易的分布式账本,公有链、私有链还是联盟链,均能接入万维链,实现不同区块链账本的连接及资产的跨账本转移。
  但是,实现各种链映射到一条链上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如果上面的智能合约还是像现在的仅为交易触发,智能合约没办法实现分布式运算和多触发机制,那多币种智能合约能实现仍然是相当有限的功能。

  价值互联网如何能够称为“网”,而不是一组平行线,就需要各种跨链技术。但跨链交易只是对跨链最粗浅的要求,多币种合约才是跨链的本质。另外,跨链使各种原链上的代币被转化为金融资产,而产生加密金融应用。但是要实现完事的金融功能,还需要对智能合约进行增强,并使用并行计算提高智能合约的效率,从而使加密金融能够完成完整的金融功能,这是跨链技术的未来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