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美嫺亲子阅读复盘日志——发展心理学认为,青春

2024-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美嫺

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最头痛的是不是孩子的叛逆。

家长面对和自己对抗的青春期孩子,会批评TA们冷漠、无情,不考虑父母的感受。

其实孩子对抗、沉默的背后不是不想学习,只是不想任何事都按照父母的安排好的去做。

TA们不是不懂事,只是以倔强的沉默表达无声的抗议。

爸爸妈妈们知道吗?:

比青春期叛逆更可怕的是,青春期的沉默。

在孩子关上房门的那一刻,其实也关上了与父母沟通的心门。

01

父母最大的卑微,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有一位网爸,儿子中考考砸了,他把孩子训了一顿。

此后整整五年,儿子再也没跟他说过一句话。

五年间,他每天都觉得很煎熬,可他使出浑身解数,儿子依然不理他。

为人父母最大的卑微,莫过于遇到一个拒绝任何沟通的青春期孩子。

一位来访者说她女孩今年上初二,开学第一个月便在自己房门上贴了一张通知:“有事请敲门,无事别打扰。晚上8:30~早上7:30不得入内!”

这位妈妈又气又委屈:“我也没招你惹你,你这是干什么?……”

还没说完呢,女儿“砰”地将她关在门外。

她隔着门听着女儿跟同学笑哈哈地打电话,气得流泪却又无计可施。

有时她看女儿心情还不错,就进去没话找话说点什么。

可还没说两句呢,女儿就问“你有事吗?我要写作业了。”一副“没时间跟你聊、你赶紧离开”的样子。

说罢还拿出耳机戴上了,并吩咐她“出去的时候记得随手关门”。

她本想再跟女儿说几句,可一看孩子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只好打消了念头。

类似这样跟父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孩子,比比皆是。

可怕的是,动辄拒绝沟通的孩子,你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稍有疏忽可能就酿成了悲剧。

比如曾轰动一时的“某都第某中学生坠楼事件”。

明明孩子上学时还好好的,晚上却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失独的母亲在悲伤、愤怒、绝望的同时,不禁疑惑:明明没有任何征兆,孩子为什么自杀?

警察在孩子口袋里找到一张纸条:“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

去年6月还对QQ好友说“天天想着某学中楼,一跃解千愁”,经常在QQ里自我贬低、自我否定。

原来,他早已萌生自杀的念头,而家长对TA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的阳光开朗。

但凡孩子能向父母流露一丝一毫的情绪、哪怕随便聊聊自己的困惑,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可孩子却主动地切断了与父母的情感沟通,连一丝情绪、一个信号也不愿意给予。

生生把父母逼出自己的全世界,也把自己逼进了绝境。

02

每个拒绝沟通的孩子,都是父母逼出来的

发展心理学认为,青春期处于儿童向大人过度的“亚成年”阶段,孩子渴望独立、平等,得到尊重,以此证明自己长大了。

如果父母仍然以教育小孩子的方式那样对他唠唠叨叨、诸多管束,会让他们感觉“被触了逆鳞”,心生敌意。

一个问题: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

孩子这样说:

“你问我为何不愿意跟你沟通,我告诉你原因,得到的却只有否定、责怪、不理解。难道我不是试图沟通吗?阻断沟通的到底是谁?

现在我连这些也不想说了。无话可说,好过争吵。”

当孩子满心欢喜分享自己用买的漂亮本子时,父母不驻足欣赏,反而一通数落:你钱多的没处花是不是?哪来的钱?……

几次三番类似的事后,孩子再也不想跟父母分享任何趣事了,因为TA不想被泼冷水。

当孩子满怀希望地跟着父母去逛街时,父母从不买TA相中的衣服,反而批评TA审美不行、不懂衣料,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买下孩子不喜欢的衣服。

经历了几次类似的事,孩子再也不想跟父母交流自己的喜好了,因为TA不想被评头论足。

当孩子住校一周、满怀期待地回到家,得到的只有数落、批评、责怪、否定。

每当孩子试图分辨,妈妈就又说“对妈妈有成见、记仇”,骂TA“没良心”。

那一刻,孩子只想捂着耳朵逃离这个家。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王占郡指出: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谁做主很重要,我的错胜过你的对。

只因为他们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既渴望独立自主、摆脱父母的“控制”,又敏感多疑、好面子,自尊心特别强。

不跟父母说话算什么?

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孩子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跳楼自杀、离家出走……

每个拒绝沟通的孩子,都只是为了与父母“争夺主导权”,无言的抗争而已。

03

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谨记4条黄金法则

《解码青春期》一书说:“在青春期,每一个看上去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的支持。”

青春期孩子拒绝沟通,不是不需要沟通。

恰恰相反,TA们在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的重压下遭遇这场身心巨变,却又局限于知识、经验、能力等的不足,所以远比看起来更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

改掉对待小孩子的行为模式和反应模式,父母才能赢得他们的配合。

1. 不要替TA做主,让TA独立自主

M国教育学博士麦克尔·李维拉说:

“在孩子的青春期之前,你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经理’的角色。

如果你想在孩子的青春期乃至以后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你就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一个顾问,重新上岗。”

经理负责主导、掌控,顾问根据经验提供建议、随叫随到。

不要像领导一样“管理”孩子,而应该像顾问一样,赋予孩子更多自主权。

比如当孩子长时间看电视却不学习时,可以这样说:“你是不是该看书了?不过你要真想看就自己决定。我觉得(加重语气)你应该看书了。”

给孩子自主权,就是给孩子尊严。

孩子就算当时没有做出改变,但TA心理知道父母是对的,会在心底把父母的话当回事,背后也许会悄悄做出改变。

2. 不要替TA做决定,给TA选择权

李玫瑾建议,别命令青春期孩子“你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告知孩子这件事有几种结果,让TA自己判断要哪个结果。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更在意自己的独立人格,当TA有选择权的时候,TA才是有自我的,才能成长为理智、成熟的大人。

别担心孩子会选错。

当孩子发现你尊重TA时,TA是会讲理的。

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而不是不理不睬。

3. 不要跟孩子“硬碰硬”,顺着TA说

曾成功劝说几十个青少年放弃自杀念头的中年男人徐世海,经常与那些内心绝望的“约死群”孩子一聊就是四五小时。

他的沟通方式是:从不反驳孩子的话,顺着TA们说。

曾有个高二女孩背负着全家的期待备战高考,压力很大,想请假调整,父亲却骂她“在家等死”、不再给她生活费,她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想要自杀。

徐世海第一句话就顺着她的心思说:“全国学生那么多,都去清华、北大也坐不下呀……”

这句话让女孩感到自己被理解了,慢慢打开心扉,后面的道理也能听进去了,重新恢复心情备考。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无关回应”,当人得到的回应与期待不符时,就会失去交流的兴趣。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渴望得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认同。

父母与其对孩子针尖对麦芒硬碰硬,不如先顺着TA们说,先打消戒备心理,后面的话才能好好说。

4. 不要唠叨,建立“互动式”交流

针对青春期孩子不愿意交流,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给了一个建议:

与孩子建立“谈话”式的平等沟通,交流方式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而不是家长一味的训斥或者是家长喋喋不休,孩子沉默不语。

谈话时,要说“我”怎样怎样,却不教训孩子“你”怎样怎样。

以平等的姿态让孩子谈自己的体会、看法、烦恼,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工作的烦恼等。

不教育,只谈心,把孩子当朋友一样交流。

而且这样的谈心模式,最好在青春期前就要建立起来。

可以固定谈话时间,比如晚饭后,睡觉前,或者周末。

也可以固定谈话地点,比如孩子的房间、公园里,或者把孩子请到一个温馨的场所吃饭,让孩子在放松的环境中敞开心扉。

习惯跟家长谈心的孩子,即使青春期来了、甚至长大后,都能跟父母有很好的平等交流的关系。

M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

“青春期总会结束。

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孩子还会在成年之后重新回到你身边,而你会对TA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你总是批评TA、反驳TA、要求TA,亲子关系就破坏了,当TA成年后,你就很难再对TA有影响了。”

青春期的孩子,要么沉默要么点火就着,家长教育起来很难。

但孩子关键几步成长,也就这三年五年。

所以更需要父母耐心、容忍、不急不躁。

不要因为孩子不理会就撒手不管,也不要轻易放弃那个急需帮助的孩子。

作家麦家说:“青春期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TA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TA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原每位父母都能理解、尊重、陪伴孩子渡过人生最摇摆不定的几年;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温柔与耐心下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以上分享的是今天亲子阅读复盘日志。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指导规划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