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艺术之家今日看点

那些年手写的快乐

2016-06-03  本文已影响464人  今晚不打渔
《青春》

前段时间去了大学城附近的一家奶茶店,走的时候店员MM拿出一张纸和笔叫我随便写点儿什么,我看了看店里被色彩缤纷的便签纸贴满的墙面,欣然应诺。

写点儿啥呢,要不来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想想还是俗气了点儿,不太贴合店里这清新文艺的装潢,抬眼见那妹子眉眼弯弯,娇俏可爱,脑海里立马涌现出一句诗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得了,就这句,来这里的顾客大多都是大学生,咱也不能太丢面儿,要表现得有文化有水平有涵养才是,来一句古诗可不就提升逼格了吗?

于是接过纸笔,摆出一副唬人的架势,一个铁画银钩的起手式,唰唰唰,呃,我整个人懵了,因为我发现这“蹙”字我不会写啊。咋整呢,问一下面前的妹子?丢不起那人;拿手机出来翻一下?还是丢不起那人。最后我灵机一动,不是还有一种字体叫“狂草”吗?当即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完成了一副保证连老中医也不认识的书法作品,拂衣而去,深藏功与名。

《老残游记.序》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流行舒婷顾城,古龙金庸,那是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会儿的书里也都还泛着墨香…

每周要交周记和作文,当时又没有范文可以参考,没有百度提供搜寻,要怎么样才能每次都按时按质的完成一篇文章呢?为了积累词汇量,我当时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准备一个笔记本,看到听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就摘抄下来,也不管它们是什么意思,抄下来再说。

家里大人看得多的是武侠小说,我当时不到十岁就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金庸的《连城诀》,于是笔记本里记下了许多三山五岳,拳上能站人,肩上能跑马一类的词语,后来还闹了一个笑话。

记得那篇作文的内容是和友谊相关的,我的构思也很清晰,分三段来写(当年很流行的):

①:我和小龙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②:有一天我们发生了争吵,最后打了一架。

 ③:我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和好后一起去买冰激凌吃。

其中打架的那一段我是这样写的:我一个黑虎掏心打倒了小龙,他“哇哇哇”的吐出三口大血,接着一个鹞子翻身,我俩开始大战三百回合,最后互有伤亡,互有伤……亡……

舍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字写百遍,魅力显现。

经过长期摘抄优美词句的积累,我发现要背课文,背古诗什么的,通通手写几遍再来记忆,这样的效率会特别高。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字写着写着就赚了。

慢慢的,我的业务量提升了,开始写黑板报,给妹子们抄歌词,在教师节送给老师的书上写赠言,各种毕业纪念册留言,当然还接了一些代写情书的私活。没办法,那时候手机不普及,网络不发达,想约个人啥的还得写个小纸条呢,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手写完成的。

那时候还流行笔友,有近在咫尺的,也有相隔千里的,通过一纸书信上真诚温暖的文字,相识相交,乐此不疲。

到现在,天天电脑手机,日日键盘语音,好多字都不会写了,写出来也变丑了。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世道艰难,摸爬滚打,以往一张纸一支笔就能带给我简单美好的快乐,那种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的快乐,好似一去不复返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