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国学与传统文化

细读曹植《野田黄雀行》

2018-09-07  本文已影响152人  故紙堆裏寄此生

1.原文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古诗源·卷五·魏诗》:沈德潜(选).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04月,第103页

2.校勘

[1]「结何须多」一作「结何须多」;

[2]「罗家雀喜」一作「罗家雀喜」。

3.释义

(1)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大茂盛突出的大树,往往会遭受更多的风力侵袭;

狂风呼啸,海水汹涌,扬起一阵又一阵的波浪。

2)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手上没有锋利的宝剑,结交再多的朋友(不能保护他们)又有什么用?

3)不见篱间雀,见鹞(yào)自投罗?

:猛禽名。一种似鹰而小的鸟类。通称「鹞鹰」「鹞子」

(难道你)没看见在篱笆间嬉戏的黄雀,一看见凶猛的鹞鹰,竟然吓得飞进了捕鸟的罗网之中?

4)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设网者看见黄雀飞进来很高兴;一个少年却心生怜悯,感到悲哀。

5)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据《说文·第十二上》:自关已西,凡取物之上者为挢捎(jiǎo shāo)。此处当指「用剑挑开」

少年拔剑挑开罗网,黄雀得以重获自由。

6)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迫近,接近。

黄雀破网而出,直上青天;突然又飞下来,绕在少年周身,表示感谢。

4.主旨

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

——《战国策》:刘向(辑录),鲍彪(注),吴师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06月,第312-313页

黄雀自以为停留在茂树上,与人无争,就不会有生命危险。奈何,富贵人家的公子王孙,早就商量一起拿着弹弓,捕雀以相娱乐。

朱乾《乐府正义》:取义于此,大约相戒免祸。

黄筌 | 写生珍禽图

至于本诗的主旨

自悲友朋在难,无力援求而作。

——朱乾《乐府正义》

是游侠,亦是仁人,语悲而音爽。

——沈德潜《古诗源》

曹操曾经几次想立曹植为太子,不过,最终曹植争立太子失败。而丁仪、丁廙两兄弟是拥护曹植的,二人作为曹植一派,在古代被杀是很正常的事。

一般情况下,参与争夺皇位的失败皇子,也会被成功者直接或间接找机会杀掉。曹植之所以没被杀害,最重要的原因应当是太后向文帝求情,希望他不要手足相残,体谅她这个做母亲的,念及兄弟之情,放曹植一马。于是曹植免去一死。《魏书》载诏曰:「,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

不过此后曹植经常被贬,不会在一个封地呆太久,不能培养自己的势力。始终被曹丕父子防备着,不受重用。

据《魏书·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记载:

既以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三国志》:陈寿(撰),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01月,第463­-466页

本诗《野田黄雀行》被历代学者认为是表达曹植「想救丁仪兄弟却无能为力的愤慨」

《魏略》曰:及太子立,欲治罪,转右刺奸掾,欲自裁而不能。乃对中领军夏侯尚叩头求哀,为涕泣而不能救。后遂因职事收付狱,杀之。

吴挚甫曰:

诗中「篱间雀」,疑即指「仪」

「少年」即指「尚」

「植」为此篇当在收「仪」付狱之前,深望「尚」能救「仪」,如少年之救雀也。

首二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狂风来临时,首先受到伤害的便是高出普通树木的茂树;狂风呼啸,海水肆虐,波涛汹涌。此二句「起兴」,极力描写现实环境的残酷,营造一种恶劣肃杀的气氛,奠定全诗的基调。

环境的恶劣正是「现实政治」的实况反映。自然引出下文「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的感慨

没有「利剑」在手,结交的朋友何须多?显然不是!结交怎么能只看有无「利剑」在手!结交朋友最根本的一点应该是:志趣。

显然作者在这里只是强调自己「没有利剑」,即没有「权势」而已。没有权势,在那种凶恶的政治环境中,既不能保护自己,也不能庇护友朋。既然如此,早知道当初就不结交那么多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因不能援救朋友的「无可奈何」之情。

「高树多悲风」也可以这样理解:树大招风。类似「功高盖主」、「功高震主」、「枪打出头鸟」。

你的「才华」威胁到了他人,容易招致杀害。

你一个人在班里太突出,威胁到了他人的利益,绝对有人会嫉妒你,甚至背后说你坏话。

没有「利剑」,空有「才华」是很难保住自己性命的。孔融、祢衡、杨修、陆机、嵇康……乱世文臣皆如此。

所以庄子便提出一个「无用之用」的理论: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

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yì)者斩之;

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

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shàn)傍者斩之。

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

……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纂笺·人间世》:钱穆(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01月,第38­-39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