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字的缘分
在充满阳光的午后喝杯咖啡,看本书,一直是我理想的小资生活。现实生活中偶尔的实现,让我觉得我的理想是真接地气,自己都把自己逗乐了。在我的认知里,好的文字除了让人增长知识以外,还有它本身的温度。
文字打开了我的眼界
作为一位内向型人格的典型代表(小狗骗人),天生对于文字有一种莫名的喜欢。真正与文字结缘是在小学五年级,不知道哪位大神给了我魄力,能拿小半个月的零花钱去买一本书。真的是人生中第一本书,自己在学校门口地摊儿买的——《格林童话》。
买回来书特别高兴,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看,反反复复翻了好几遍。具体的内容现在已经忘了,但是当时却帮我打开了一扇门,我第一次意识到世界原来这么神奇。在之后的求学生涯中,学校慢慢有了阅览室,看杂志、看书,就成了我枯燥学习生活中的一点调味剂。也没想学到多少,就是觉得好看,想去看。
如果真的要说文字给我带来了点什么,可能就是毕业前揭开了点我眼前的布。
为什么想“写作”
说“写作”有点装X,不用拿雷轰我,确切的说是写文章。我本人算是一个纸质书爱好者,如果要让我在纸质书和电子书之间做选择,前者没跑的,我觉得文字的那种质感只有在纸质书上才能完美表现出来。
初中的时候我开始断断续续的写日记,算是对枯燥校园生活的一种记录,想着等未来往回看的时候印证一下校园的无聊,吐槽一下当年的帅哥。毕业之后也算是经了一些事儿,处了一些朋友,对于工作、生活有了好多别的想法,实在忍不住想要分享出来,这就是我要写文章的初心了。到后面我才发现写文章还有一些其他的好处,心里高兴坏了。
对过去复盘
复盘是我2018年下半年刚刚学到的一项牛掰的技能,原来我做事情,成了也就成了,没成就算了,很少再去思考,成是为啥?不成是为啥?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和我写东西是一样的,随心情,写出啥是啥,除了能记录和释放一下自己小小的情绪之外,再没有其他半毛钱用处。
后面我在做工作复盘的时候发现,写出来梳理效果更好,还能逐步的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这事儿靠谱,能做!
输出倒逼输入
输出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倒逼思考、倒逼学习的方式,写文章就是一种输出。我这个人有很大的惰性,比较喜欢待在熟悉的环境里。之所以傻逼逼的公开自己的flag,也是想引入吃瓜群众的力量,逼着自己输出。如果这事儿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写也就不写了,没人瞧不起我。但是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有这事儿,如果不写,就是啪啪打脸。
可能前面我还会有很多写文章的思路,但是总有被掏空的时候。这个时候再去输出,不吸收点新鲜的东西,憋出来文章得费老大劲儿,现在就挺费劲的。
基于种种的好处,所以我慎重决定今年把这项技能开发一下。
我能写什么
生涯规划
我是个被生涯拯救过的人,在我深陷泥潭的时候,一位有经验的生涯规划师把我从泥里生生拽了出来。因为是真的太痛,所以我知道生涯是一个非常非常落地的东西。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不管你们愿不愿意,我都会陆陆续续把自己应用后落地的那部分分享出来,看了的记得给钱。
工作&与人相处&自我
为了节省空间,放到一块。刚学会开车的人往往更能理解新手的痛,作为一个出社会几年,却还没脱离职场小白的人来说,我可以分享点关于工作&与人相处&自我的思考,优秀的你可以随时给意见,让我再成长点。
公开写文章这个flag的时候我的心里直打鼓,如果写的很烂怎么办,会不会被熟悉的朋友鄙视?没写还好,写了之后发现原来这人这么肤浅,形象全崩,以后没朋友了。
不过从2017年被拽出泥潭之后,我再也不怕自己的缺陷被人看到了,因为真的遮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