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家||20231116
家首先应是一种大地包容起屋主日常生活的容器。在此之上,如果还能在里面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找到日常乐趣,当作生活舞台,让一座住宅充满着潜在的可能性,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开个新的文集“镜头下的家”。
从女儿开始上小学开始,住的房子就都是租的,都靠着学校,基本步行到校最多10分钟的路程,为她上学方便。
现在住的房子也是租的,但我不会因为房子是租的就凑合度日,我会在房子原有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一件一件适合的物器,一点一点的收拾整理,让房子慢慢开始有了家的摸样。
有闲的时候,看着家里的某个小角落,脑子里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物品重新换一下摆放顺序,或者某件物品更适合这个位置,然后就会马上行动,不停地调换直到满意为止,然后会随手拍下一张照片,记录下来。
翻看手机里之前住过“家”的照片,就像打开了潘多拉宝盒。家里的每一样器物,都曾承载着我们的欢笑与泪水,很怀念以前的“家”,也让我萌生了记录“镜头下的家”的想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8580309/d14cdcc92d0f2efa.jpg)
卧室斗柜的一角,摆放了结婚纪念日的照片,这张照片我和大哥都很满意,记得刚拿回来的时候,大哥会时不时的对着照片傻笑。朋友说适合放大挂起来,没想好挂起来的位置,就先用这个小相框放起来,旁边配上鲜花,每天都会看两眼,心生欢喜。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宅在家里。忙忙活活的打扫卫生也好,安安静静的泡一壶茶慢慢品也罢,再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发呆,也能从中汲取能量。家包容我们的身心,静默安抚,给予我们出发的勇气。
器物只是家的一部分,住的人才是家的灵魂。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即便粗茶淡饭也是幸福。
大哥前天晚上出去喝酒,骑了电动车出门,十点半开始,和他一起喝酒的朋友们就陆续的问大哥到家没。本来还没觉得怎样,得知饭局十点就结束,打电话也不接,开始急了。好不容易打通电话,这大哥说车没电了,要推回来,告诉他别推了,停马路边锁上,打车回来,等明天再处理,不听,非得推回来,结果大哥十一点半才进门,一众朋友也都跟着提心吊胆。回家后才知道路上还摔了一跤,手肿了,腿上也破皮了,现在想想特别后怕。
大哥,知道你会默默地看我更文,记录下不是要责备你,你是我们家庭的一员,你是丈夫,是父亲,还是儿子,更是我们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以后做事请先想想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