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考公试卷后的感悟(二)
昨天刚写完评考公试卷后的感悟(一),对整个批卷的前期准备以及批卷过程中如何将人为干扰降至最低做了简要概述。今天咱来接着聊,主要关于试卷的评分细则和批卷后的经验总结。
申论部分一共有四个大题,我们评的是第一题——对一段材料进行简要概括。第二题是将一段材料整理成案例入库,供日后政府部门学习参考;第三题是针对某种现象,提出对策建议;第四题是论述题。
对于后三道题只是粗略看了一下题本,本也不属于自己的批卷范围,也就不甚了解。那就来看看第一题吧。
第一题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某村县积蓄了一些公共问题,严重限制了地区发展,后经党员干部努力,带动民众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整篇材料大概有2000来字,题目要求是简要概括党员干部为改善该村县的情况,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总字数不超过200字,分值是15分。
这道题出的中规中矩,也是相对而言最好拿分的题。从题目中大致可以透露出几点信息:
1,这是一道材料概括题,概括的是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这里尤要注意主体,动作的发出者,措施的提出者,民众的带动着,一定不能有所差错或遗漏。
2,这道题的分值不小,所需答题的字数到不多。按点给分,据日常的练习,怎么着至少也得答5个点。
老师给出的评卷细则:
一共需答出5个点,答案当然不止5个点,易得分的点,一般答案比较唯一;不易得分的点,答案有多种替代形式。
按每题3分的标准评,遵循2+1的形式给分,分数不叠加。踩点给分是总的评分依据,这是大部头分数,主要由文中的几个核心关键词构成。每个核心关键词后的简要说明则是小分,也是拉开差距的地方。
不论是答案设计还是评分细则,总的原则还是让考生能拿分的应拿尽拿。同时,一些细则设计又能体现出梯度,展示其作为筛选机制所具有的功效。
评卷后的感悟及忠告:
1,卷面的整洁度如何是留给阅卷人的第一印象。字迹不要求好看,但尽量做到工整。答案一定要条理化、清晰化,切勿从头到尾弄成一锅粥。
卷面的整洁度真的很重要,它确实会影响评卷老师心绪。尤是到了评卷后期,每天1000来份的重复性工作,疲倦、焦躁…席卷而来,当然基本的抗压素质还是有的。
卷子的字迹既不工整,要点又缺乏条理性真的很让人头大,看了第一遍不想看第二遍了。而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的试卷,真的想多看几眼,想着法儿的给对方找分,前提还是踩着点了。
这一点的印象特别深刻。还记得自己当时批的一份试卷,字迹非常工整还好看,答案也具有条理。可看了一遍后,很少踩着答分点,又转过头去看,多找几遍,实在没踩着点,才肯作罢。
2,踩点给分,好些关键词,要点一定要凸显,论点+论据是主要答题形式,但不唯一,大小分一分不落。
批卷的整个过程时间紧,任务重,还需要保质保量。评卷时,一般是抓关键词,相关的说明内容扫一眼就过去了。答题时,重点突出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好些人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
全篇只把要点罗列出来了,好似在宣誓般,一副洋洋得意的表情,看吧,要点都写了,还不把分满上。即便要点全部答出来了,没有简要说明,也只能拿10分。想想确实挺“冤”的,会答,咋还不答全乎呢。
与之相反的一类同学则答的满满当当,一个要点都没踩着。为了区分交白卷的同学,顶多给一分辛苦分,不能再多了。
3,规则意识和主体意识还是要有的,在既有的卷面规则内答题最稳妥。
对于规则意识:这道题的要求是200字以内,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超了十几个字还行,多了总得受点影响,况且答题区200字的标识是如此的显著。
对于主体意识:答案中的第二点就涉及到做事的主体,也是给分关键点。好些同学答得倒是不错,可没主体,亦或者随便加上一个主体,自是没有分的。
试卷这些微小的设计确实都有它的考量,不会平白无故的浪费时间。对于前者,不论是规则意识,还是主体意识,都是职业素养的一种体验。既然我们要从事那一行,还是得按照他们的规则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