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签约作者合集写作研究

初学者到底该如何写作

2019-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寒钺

初学者写作,提笔如下蛋。

但在作家那里,其实也就是按部就班。

写作和追妹子一样,都是有技巧的。

要制造多次偶然,才能引起她的注意,又不会引起戒备;

要表现出自己体贴有才华,才能获取妹子的欣赏。

写作也如此,

词语要力求创新,才能让人眼前一亮,且记忆深刻;

句子要以短句为主,长短相间,读起来才简洁轻松、朗朗上口。

都是有章法可寻的。

写作技巧有很多,同时,有一些核心的技巧,是大部分优秀作品共同存在的特点。

下面介绍三个技巧,只要掌握了这些的技巧,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出让人爱看的文章。

第一个、第二个主要用于抒情性文字。

第三个主要用于叙事性文字,也就是讲故事。

一、 增强画面感的方法:

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副词

【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这两种形式,是让对象最富于画面感的方式之一。

试看一下伍尔夫的经典散文——《果园里》。

米兰达睡在果园里,躺在苹果树底下一张长椅上。

她的书已经掉在草里,她的手指似乎还指着那句:“Ce pays est vraiment un des coins du où lf rire des filles eclate le mieux……”

仿佛她就在那儿睡着了。

她手指上的猫眼石发绿,发玫瑰红,又发橘黄,当阳光滤过苹果树照到它们的时候。

于是,微风一吹,她的紫衣起涟漪,像一朵花依附在茎头;

草点头;一只白胡蝶就在她的脸上扑来扑去。

这一篇抒情散文画面感极强,

美少女米兰达的形象,似乎就在眼前。

伍尔夫在这篇文章当中,几乎都是在使用【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这种结构。

睡在果园里。

躺在椅子上。

书掉在草里。

手指着文字。

……

几乎没有用到形容词和副词,

但是醉人的秋色、姑娘米兰达的忧郁,似乎就要从文字里跳了出来。

如果用形容词来改写这篇文章,会成为什么样子?

米兰达好潇洒。

她好像陶醉在迷人的秋色里,看起来好惬意。

他手指上的猫眼石好漂亮。

她穿着紫色的裙子,好淑女。

她身下的小草绿也好可爱,身旁一只蝴蝶好快乐。

画面感是不是大打折扣。

就像一个人在旅行的途中,只能说:哇,好美啊,好美啊。

【名词】,可以让人直接看到对象。

【动词】,可以让人看到对象的动作、以及运动过程。

都是具体可感的。

而【形容词】,则是抽象一类事物共同的特点,让我们无法感知具体的事物。

【副词】,则是事物之间的比较结果,也不能让人看到具体的事物。

【副词+形容词】,表示某种状态的程度的加深。

如“好惬意、好惬意,好快乐、好快乐”。

但至于怎么个快乐,人是无法感受到的。

文学的功能是展示,而不是抽象事物的共同特点,以获得规律。

别说是形容词、副词。

古人为了追求极强的画面感,甚至连动词都不用,全部都用名词的,如:

鸡声茅店月。

等。

抽象与形象的区别在哪儿呢?

抽象就是你去餐厅点餐,对老板说:这次要给我炒得很好吃,很好吃噢。

形象就是,你对老板说:再加两勺盐。

二、 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法:

词汇要力求创新

如我们描绘一个人的长相时,经常会用:鹅蛋脸、瓜子脸、马脸等等,

这也不是不可以用。

但如果能用自己的词,去描述一个的脸型,

那就会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

人天生只对没有见过的东西感兴趣,语言也是如此。

比如说,描写人的外貌:

人坏、嘴巴又比较翘的,你可以说蛤蟆脸。

下巴比较长的,你可以说锅铲脸。

脸型下大上小的,你可以说葫芦脸。

又如人的身材:

瘦的人,我们经常说他像牙签。

那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竹竿、钢管、钢筋、铅笔、打狗棒、拐杖等等。

比如说,描写颜色:

我们经常用:白色、蓝色、绿色、绿色、青色等等,

这类词抽象程度也较高。

看看我们古人用的:月白、黛蓝、草绿、天青、雪青、茶色。

是不是画面感极强,且富于诗意。

那现在,我们来描写一个衣服穿得轻飘飘,长得瘦,脸又黑的人。

就可以这么写:他走起路来,活像拐杖上顶着一个蜂窝煤,拐杖上还挂着一片屎黄色的塑料袋在飘。

三、 故事引人入胜的黑科技:

多用转折

《一千零一夜》中,渔夫的故事差不多地球人都知道。

渔夫捡到一个瓶子,以为可以用瓶子换很多钱。

他兴致勃勃地将瓶盖打开,没想到放出来一个被封印多年的魔鬼。魔鬼说,要把渔夫给吃了。

渔夫设下圈套,对魔鬼说,你那么大怎么能装在瓶子里呢,就把魔鬼骗回了瓶子里。

再次被封印的魔鬼央求渔夫,发誓说只要放他出来,魔鬼就可以给渔夫数不尽的钱财。

渔夫就再次把魔鬼给放了出来,魔鬼一脚把瓶子踹到了海里。

魔鬼履行了诺言,给渔夫数不尽的钱财。

这个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中的经典故事。

故事一波三折,让读者就算憋着尿,也忍不住要一口气看完。

就是因为创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转折,这个技巧。

行动素:渔夫捡到了一个瓶子。

转折一:以为可以换很多钱,没想到放出来一个祸害。

转折二:魔鬼要吃渔夫,但渔夫设计让魔鬼再次被封印。

转折三:被封印的魔鬼,渔夫再次把他放了出来。

转折四:渔夫以为可以获得很多钱财,没想到魔鬼一脚把瓶子踢到了海里。

转折五:魔鬼并没有吃掉渔夫,而是遵守承诺给渔夫很多钱财。

五个转折,均围绕对立双方的欲望而展开:

主人公:渔夫想要获得钱财。

反面主人公:魔鬼阻止渔夫获得钱财(想要吃掉渔夫)。

最后提供一个新信息:遵守承诺。而终结矛盾。

通过不停地构思这种转折,便会让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举一个例子。

我有一位朋友是建筑师,有一次他担任当地一栋大楼的总设计。

设计工作完成一半的时候,他换了一个上司——某官员的老婆。

而那个女上司对设计一窍不通,经常对我朋友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女上司想把我朋友挤走,而让自己刚大学毕业的侄子来当总设计,以从中揩油。

我朋友很想把这设计给做完,便找女上司坦诚沟通,希望女上司能够配合。

女上司正愁找不到机会,便抓住不放,对我朋友说:你对我不满是吗?爱做不做,不做就给我滚。

我朋友一听,顿时就来了火。

当时回去就扔了辞职信。

我朋友走后,如女上司的愿,她的侄子负责整个工程的设计。

然而那个毛头小子也是一个纨绔子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下手。

刚好投资方也催进度,他侄子就在我朋友图纸的基础上,胡乱加了一些内容,算是草草完成任务。

结果施工的时候,施工方发现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法建造,工程几度搁浅,亏了不少钱。

大家都把那个女上司骂得个半死。

那栋大楼也是,最后不伦不类地收尾,成了当地有名的“最丑楼”。

伟大的作品,要么是作者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要么是发现了新的创作方法,非大手笔不可。

然而作为一个普通的作者,以上三种方法只要熟练掌握,愉悦人性情的文字,你也可以写得非常出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