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罪难逃——读《罪与罚》
落笔前纠结万分,以我之浅陋竟然妄想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说上几句,似乎连自己这一关都难过。的确,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难过的是自己的心关,如拉斯柯尼科夫,心罪难逃。
一、谁之罪
说到犯罪,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似乎一直没有意识到杀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竟然属于世俗的一种犯罪行为。至于那个老太婆的妹妹,意外之罪,非关计划,即使偶尔想来她也许无辜,然而亦无其他更多可以原谅的理由。总之,直到他自首,拉斯柯尼科夫都全然不“知”罪。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外在的“抗争”“较量”是全书的主体内容。作者把重点放在主人公的心理上。我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极擅长刻画人物内心,这种刻画不仅仅如实地描写,更是一种叩问,一种拷问,一种矛盾中寻求出口、困境中渴望突围的一种对内的与自我的真实对话。也就是说,作者更关注的是“人”,是人本身之所以成为人的最有价值、最可宝贵的那些元素。
拉斯柯尼科夫杀了人,是在意识完全清醒、精神完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他固然有所预谋,或者说计划(尽管是一瞬间产生的想法),却根本没有想到诸多细节:如门是大敞的,老太婆的妹妹目睹了罪行,有人突然来访,如何逃下楼,斧子如何还回去,等等。对他而言,想杀了那个老太婆,这个贯注全部身心的意念支撑了他按照所想的施行,至于其他,尚未有机会进入他思虑的范围。
那么,他是犯了罪的吧,按照世俗标准确实如此。那么按照什么原则可以逃脱罪责吗?拉斯柯尼科夫可并不认为自己是在“逃罪”,在他的潜意识的深处,在他的发表的文章深处,有一种超脱于尘世之上的权利,当然,这种权利是只有人类中极为杰出的人物方可享有的,如拿破仑。提到杰出人物,自然还要提到另一类,只是作为繁殖的材料的一类普通人,必须遵守世俗法规的那类人。也正因为自身素质的不同,那些杰出的人物为了自己伟大的事业,需要扫除一些障碍,而恰好如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一类的人正是需要被扫除的人,那么,所谓的“凶手”不过是做了对世人有好处的正当之事,谈何犯罪?若说犯罪,每个人都在犯罪,那些流血事件,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丑陋事件。再小而言之,犯罪的应该是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对于她这样的社会的渣滓,难道不是人人得而诛之?
这是拉斯柯尼科夫内心始终坚持的信念,直到遇到索菲娅之后。
二、何为罚
如果说,拉斯柯尼科夫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犯罪,那么是否就谈不上惩罚?不然。书中很多笔墨描写了他内心的痛苦、挣扎、怀疑、愤怒、绝望、悲哀,自从做下了那个他一直认为自己应当做的除恶之事后。对于他人的关心、试探、嘲笑、同情等诸多情感,他一概回以冷漠。他的发热的病状一直持续,从杀人之前,至杀人之后。这是心病。为何正当的行为会引发如此多的不正常的生理、心理之痛?做了正确的事为何会还有如此多的怀疑、挣扎?
那个预审官也好,他的最真诚而热情单纯的朋友也好,甚至是他的母亲和妹妹,所有怀着不同目的,抱有不同情感的人与他的交流都受到了冷遇?似乎,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带给他不同程度的痛苦,于是,他想逃避,逃开所有人的视野和世界,逃到那个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他的心乡。
然而,他不能。
环境不允许。他要生活,要在人间生活。他遇到了索菲娅一家,那个被碾压的不幸的男人抛下的那个不幸的家庭让他的心在麻木中找到了一个切口。于是,母亲寄来的仅有的钱被送给这家人,而索菲娅,这个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的陌生人的痛苦和善良,成为他之后行走的一点点力的支撑。对索菲娅全盘的交代,或者说是毫无保留的坦白,究竟是为什么?或者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作为读者,在进入情境的时候,我们当然还要留出情感和理智思考。那么,我们知道为什么呢?在其他任何人,包括他的亲人都无法进入的他的内心深处,索菲娅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我理解的是,他的上帝。即使在他最初与她倾诉的那一刻,他尚未意识到她的重要性,在后来,在这个苦难深重而真诚善良的天使般的女人一直追随他的过程中,他终于知道,他深深疑惑的,苦苦寻找的,都与这个女人相关,都与他对这个女人的爱相关。
于是,他知道,真正惩罚他的是他心中无法面对自己,无法找到信仰和活着的目标。而这些,在最后的时候,索菲娅启发他找到了,他复活了。
他的犯罪,他的自首,是心魔,是心罪。心罪难逃,心罪需要爱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