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汉语也死了》,作者主要表达了中文及其代表的文明遭受的又一次新危机,文中提到了八十年代在大学校园诗歌的兴起。其中有一张相片,可能是大学里的一个文艺社团,他(她)们怀抱吉他,正在参加五四文艺汇演,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与八十年代那些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相比,我发现自己的大学时代真是太平淡了,以至于想不起有什么值得写的事情。2000年高中毕业考入南京某大学的英语系,然后开始了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
老师上的课,无论是专业课或是非专业的,说句实话,讲课水平达不到祛除瞌睡、提神醒脑的水平,以至于对所学内容也没多少记忆。不过有个记忆非常清晰的事,就是在一节泛读课上,背诵了一篇演讲的片段,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引起不小的轰动。为了把它背诵下来,我坚持了一个月早起,在学校的未名湖边朗读背诵,回想起那段时间,感觉还是挺充实的,这也算是大学生涯关于学习上的一段美好记忆。
还想起一件现在有点想笑且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在学校里追剧,追动画片,日本的《灌篮高手》。那时候吃完晚饭,好像是在六点,学校会播放流行剧,然后就是校园空寂,都回宿舍搬好板凳围坐在电视机下,仰着头盯着屏幕看,如果有搞笑的情节,宿舍区会同步爆发出哈哈大笑声。半小时后电视剧结束,同学们蜂拥走出宿舍大门,前往教室去上晚自习。另一部看过的叫的出名字的电视剧是《流星花园》。
我在学校里也喜欢看报,比如《参考消息》,《环球时报》,但更喜欢看《南方周末》,因为那时候的《南方周末》会有一些有深度的报道,那时候调查记者还很多,经常会有一些轰动性的新闻报道,都是调查记者深入一线,冒险暗访搜集线索资料。具体的例子一时还真想不起来了,如果再说起估计还是有印象的。但是有一个新闻确实没忘记的,这辈子也忘不了的。那就是美国911事件。那天看到911的新闻报道,我是异常兴奋激动的,觉得美帝终于被好好教训了,99年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国人这口气还没出,这次他们被炸了,有一种出了口恶气的感觉。那一天全世界媒体都在第一时间用头版报道了这个突发恐怖大事件,除了中国,很多国人和我一样,都是在看着新闻报道,兴高采烈地讨论这件事。没有为那些在恐怖袭击中逝去的无辜生命感到悲哀,没有对恐怖分子的丧心病狂感到愤慨……
校园里就多了一个世界新闻热点,持续了很久。然后该上课还是上课,该考级还是继续考级,慢慢的,等待毕业,不愿意毕业就离开的,准备考研,但最终,大部分人,还是离开了校园。
现在回想四年大学生涯,觉得很空,不是时间的空,时间不空,要考4-6级,要背单词,要追点青春剧,时间很满。这个空,是思想的空,也许是有用的阅读很少,也许是有价值的交流几乎没有,也许是没有遇上思想启蒙的好老师,也许是自己不会自我学习,没有去探寻一条自我启蒙的道路,只是随波逐流,然后,毕业了,还是思想空空。
有时会想, 如果,我在八十年代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我是否也会喜欢上诗歌?是否也会和同学一起谈着吉他,一起唱出青春,唱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