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1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四子王旗老农民

                                       戈壁明珠,神舟家园——四子王旗四子王旗概述

历史沿革:

在内蒙古高原,阴山北麓草原深处,闪耀着一颗灿烂的明珠——四子王旗,蒙古语称作“杜尔伯特”,在我国的黑龙江、新疆、内蒙古以及蒙古人民共共和国境内均有“杜尔伯特”地理名称,但是这些部落或命名均为同名异性,并非同一祖源。

“杜尔伯”是蒙古语“四”的意思,加上复数词尾“德”,成为“杜尔伯德”,时至今日,书写习惯已经形成“杜尔伯特”。关于这一称谓,中外史籍中的记载并不一致,有的记载为“杜尔奔”,也有的记载为“朵鲁班”,还有的记载为“脱里别歹”。然而在清代张穆的《蒙古游牧记》、日本学者下村修介的《蒙古地志》、赵尔巺的《清史稿》中,均为“杜尔伯特”。

在明清时期,共有四个杜尔伯特部落,四子王旗是哈萨尔十五世孙诺颜泰统辖的杜尔伯特部落。史书记载“诺颜泰有子四,长子僧格,号墨尔根硕齐;次子索诺木,号达尔罕台吉;三子鄂木布,号布库台吉;四子伊尔扎布,号墨尔根台吉。四子分牧而处,后遂为部称。”蒙古语的杜尔伯特部落,即为四子部落。诺颜泰为部落始祖。此外史书另有记载“四子部落,牧地在阴山之北,临于沙漠。日日为阿鲁喀尔喀所据,东、北界苏尼特,西界归化土默特,南界镶红旗察哈尔,广二百三十五里,袤二百四十里,该部驻乌兰额尔济。”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四子部落于天聪年间,在征讨察哈尔林丹汗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劳,诺颜泰三子鄂木布于1634年觐见皇太极,1636年受封札萨克,赐达尔罕卓礼克图号,建四子王旗。1649年受封为多罗郡王,四子部落共建“四个多罗,二十个索木(苏木)”。

历史的杜尔伯特金戈铁马,现在的杜尔伯特美丽富饶。这里,春季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夏季,水草丰美,气候宜人;秋季,天高气爽,风光秀丽;冬季,银装素裹,一望无际。美丽的杜尔伯特草原不仅独具民族风情,草原风光的特色旅游资源,而且保留着宗教文化气息浓厚的古建筑以及金长城遗址、元代敖包群遗址、汉代岩画遗址,特别是犀牛化石的发现,再次证实了这片神奇的大草原曾经是犀牛生息的故乡。

自然风貌:

四子王旗于蒙古国南戈壁省接壤,国境线长达104公里,总面积2551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总人口21万余人。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驱车95公里即可到达旗府所在地--乌兰花镇。乌兰花系蒙古语,乌兰是红色的意思,花,意为山丘,因镇东南有一座红色小山而得名。

四子王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古人类就在这片原始的草原繁衍生息。目前旗内红格尔苏木、江岸苏木已经出土了石核、石叶、石铲、石片、刮削器等旧石器,证实了古人类曾经在这里活动。因古地理、古气候很适宜动植物生存,在乌兰花镇南发现了我国第三纪犀牛化石,为国内罕见的大唇犀牛化石带。此外,生长在闹木更苏木的胡杨林石也被列为世界重点保护植物。

四子王旗春秋战国时期为匈奴地;秦汉时期为雁门定襄郡之徼外地;魏、晋、南北朝为拓拔氏据地,隶属抚冥镇;隋唐时为突厥牧地和大单于大都护府;辽金分属西京道和西京路,四子王旗境内现在仍保留着金代长城遗址。元朝时为净州路及西北境砂井总管府之部,在旗境内吉生太镇城ト子村发现的净州路旧址以及古城足以为证;明朝时为察哈尔部林丹汗属地;清朝时元太祖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代世孙诺颜泰的四个儿子统辖此地,史称四子部落郡王旗;1912年,喀尔喀哲布尊丹巴呼图格图与民国政府封。四子部落放第十三代王爷勒旺诺尔布亲王之后,本旗全称为“四子部札萨克多罗达尔军里克图呼硕亲王”,后简称四子王。

矿藏、动植物资源:

四子王旗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全旗现有总耕地页积106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5万亩,年产鲜薯15亿斤。草原面积20843平方公里,天然草牧场3200多万亩。全旗牲畜饲养量达250多万头(只),年产肉类2600多万斤,毛绒400多万斤,皮张60多万张。北部辽阔的杜尔伯特大草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铜、金、铅、锌、萤石、石膏、芒硝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储量巨大。黄羊、野兔、发菜、苁蓉、麻黄等野生动植物驰名中外。牛羊骆驼等食草性牲畜饲养具有相当规模,是全国重点肉食品产区之一。

杜尔伯特草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草原植物有250余种,属于内蒙古北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四子王旗草原分为戈壁草原与针袤草原两大类型。戈壁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一半,草原人口稀疏,畜牧业基本处于靠自然资源的粗放发展状态。

人文风俗

杜尔伯特草原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世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保留着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蒙古民族素有热情、豪爽、质朴、好客的美德。当客人来到时,主人要用传统的礼仪为尊贵的客人献上香甜的奶酒,洁白的哈达和悠扬的牧歌。当客人到来时主人要迎出蒙古包外,微躬施礼,亲切的问道“赛音白努”(您好然后敬哈达、换鼻烟壶、敬茶、敬酒,能歌善舞的主人还要唱起热情奔放的《祝酒歌》,对客人寄予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服饰多姿多彩。主要以首饰、长袍、腰带、靴子等四大类组成。奶食、炒米、面食、肉类是蒙古民族的主要食品,奶茶、酸奶、奶酒是蒙古民族的主要饮料,而手把肉、烤羊腿、测羊肉、羊背子、烤全羊等民族吃法,以其独特的民族风味闻名全国,特别是烤全羊只有招待最尊贵的客人时才上桌。

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上最为隆重的盛会。那达慕,系蒙古语,为游戏或娱乐,蒙古语全称为“额林高力本那达慕”,它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一项富有民族特点,象征欢乐、吉祥、庆贺丰收的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深受草原牧民的喜爱。每次举行那达幕,都以博克、赛马、射箭三项技能为主,兼设其他丰富的竞技活动内容。三项技能中,博克为主项,没有博克不能称为”那达慕”.

“祭放包”是蒙古族的一项传统习俗。一般在农历5月中句举行,牧民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骑着自己心爱的骏马,聚会在敖包周围,摆放全羊祭奠,请喇嘛诵经,祈祷上苍降下甘霖,保佑草原风调雨顺.祭敖包活动中,还要举办赛马、摔跤、射箭等娱乐活动。

素有塞北布达拉富之称的希拉木仁庙(又称大庙),位于乌兰花镇西北65公里处的红格尔苏木驻地,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是内蒙古、西藏、青海一带有名的庙宇之一。当时共有五个独贡佛殿、四个拉布仁(宫殿)、四个庙仓(供给处)、僧侣住宅360处、还有大小塔五座。从建庙至今,共经历了六世活佛,庙宇北靠群山,前抱平滩,锡拉木伦河从前面缓缓流过,景色十分迷人。举世瞩目的“神舟”一号到十一号载人飞船就着陆在希拉木仁庙北40公里处,“神舟”载人飞船的成功着陆,更为杜尔伯特草原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杜尔伯特草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海内外各界朋友和有识之士。杜尔伯特草原人民正伸出热情的双手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到来,领略塞北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品尝草原特有的民族风味,探寻草原无尽的宝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