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人间四月花—林徽因(三)
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你不小心丢落的梅花手帕,几番风中回转后,落在一个人的脚下,这个人便是你命里注定的人。爱情是你不小心发出的一次笑声,飞跃围墙,传到那个正好在此路过的行人耳中,这个行人便是你要牵手一生的人。
爱情,就是这么的不期而遇;爱情,就是这么的机缘巧合。正如张爱玲说的:于千千万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人生中,如果真的是有了这样的相遇,大概真的是缘了。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遇见,便是这样的机缘。
十四岁的林徽因,亭亭玉立,时常穿就着一身的白裙,犹如一朵静静开放的白莲花,让人看过顿生惊讶与赞叹,这世间竟能有如此香雪玉人。与其说话,都不忍靠的太近,唯恐激起空中的尘埃将她污染。
林徽因,就是在这么一个美妙的年龄,有了一个美好的见面。来人不是别人,是翩翩公子梁思成,梁启超的儿子。

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就是这个戊戌变法中的梁启超,他和林长民是老朋友,他们政见相一,相谈忘时,交往亦是频繁,相处亦是相互的敬仰。
林长民有一女,便是林徽因;梁启超有一子,是为梁思成。一男一女,相差三岁,两位老人有意结为秦晋之好,但又都不想过多的干涉,以及摆出家长的姿态代为定夺。
一场看似自然相遇的安排,便自然而然的走来。
是日,梁启超安排梁思成去拜访他的老朋友林长民。梁思成,年为十七岁,他清楚父亲安排他前去林家的打算与目的。虽他无意过早婚娶,更不想在无准备的情况便定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但,梁思成还是来到了林家,林长民安排他到书房就座,饮茶谈心,梁思成的一颗心慢慢安定下来。一旦起念想到,那个叫“林徽因”的女孩子时,便又感觉到局促与不安,那颗心也是时或安定,时或紧张。
这时,门开了,门口处站着一个清纯不俗,令人惊叹的美女子。她身上的美,一切都是浑然天成。梁思成看着她,眼光便没有再移开,心中却想到的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就这惊鸿一瞥,就足以震惊了梁思成那颗颤颤悠悠,飘飘荡荡的心。
林徽因,看着这个呆立的公子,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待目光扫过这位公子那双眼睛的热烈,不免脸上飞出了一片彩虹,颜色不深不浅;一轻松的笑意,让本是精致的脸,更加的迷人,醉人。
就是这么对视一看,梁思成便是醉了。看到林徽因的轻盈转身,轻轻而去,梁思成尚未在醉意中醒来。后面,如何结束了拜访,如何的道别而回到家中,似乎没有任何的记忆。
此后,梁思成对林徽因便有了“未曾相识,又似乎熟稔。”的感觉。
也许他们的上一世,林徽因,是那佛前的莲花;梁思成是那天空而下的雨滴,有缘的滴落在那莲花的瓣片上,清洗掉了瓣叶上的一粒尘埃,更有了一刻的陪伴。来到今生,他们才有了似曾相识的想念。
一次的相见,便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一次的遇见,便有了百年修来的心动;一次的见面,便是注定了世间的姻缘。
也许,一段真情需要磨练才能呈出本色,一次见面之后,那颗颤抖的心尚未平静下来,他们就迎来了一次远洋相隔的别离,更是迎来了徐志摩。
是的,大大洋彼岸,在一个叫康桥的桥上,徐志摩为林徽因打开了心中诗的浪漫与诗的情怀。
徐志摩,已经站在了康桥上,遥望着东方,等着那个叫林徽因的女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