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自己在哪里
一个人要学会与自己相处,要给自己一些时间与自己相处。只有真正一个人的时候,才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才看得见这个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真实的自我。
看见自我,除了要看见自己心里的快乐,还有烦恼、慌乱、不堪、焦灼……很多所谓的不好的东西,而这些往往是我们不愿去提及的很“丧”的东西,是很多经常不被阳光照见的黑色生命力。之所以用生命力这个词,是因为这些负面情绪的能量是巨大的,如果强行去遏制它们,恐惧它们,厌恶它们,它们是会肆意生长的,很容易就会失控。所以,请允许自己经常停一停,试着去看见这些负面的情绪,用心去照见它们,拥抱它们。
去跟那个没有被他我干扰的自我相处。作为一名非常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慢慢悟到自己不会真正与他人相处。这个他人包括不熟悉的人,也包括熟悉的人。与他人相处,我会发现自己的自我少了一大半,甚至是完全没有自我的:耳根软,喜欢听别人的,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朋友有不同意见却不敢提,怕他们会生气,怕会伤害到别人;甚至一起吃饭逛街,也是习惯性地跟在别人身后,以至于忘了自己想要什么;在公开场合表达自我会有一时难以克服的畏惧感和自卑感,得到肯定欣喜不已,被否定时又难以释怀……
所以,这样一个我,非常羡慕那些无论自己一个人还是与别人相处都非常自在的人,这些人的自我很强大,不会轻易因为别人而摇摆自我。而作为一名讨好型人格,改变的方法就是跳出来,去找寻那个连自己都会忽视的自我。多与自己相处,享受那份孤独。孤独不可怕,孤独不会让自己失去任何人。被接纳的孤独里,藏着一个最完整的自我。
当然,与自己相处的时间不可能太长。家庭、工作,各种关系使得人与他人相处,在群体中生存成为常态。但要时时保持一种活在当下又能跳出当下的意识,保持一种无论与谁相处都还能够与自己自处的能力。跳出来看,看到那个在群体中生存的,那个与别人相处的自己,那个无论在各种环境中仍然没有变,不被他人左右,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自己。
好孩子、好人……坏孩子、坏人……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莫名其妙贴上各种标签,时间一久,便真的活成了标签。这个标签,是别人眼中的我,但这个我是真的我吗?可悲的是,活成标签后,再去找这个真的我已经找不回了。往往为了迎合标签,我们砍掉很多我们天生的自在的东西,一开始很痛,流血…但慢慢地,再去砍的时候,已经不再痛了,因为知觉已经麻木,再慢慢地,已经不需要砍了,因为我们已经活成了标签的样子:笼子里这个人已经和他的笼子成为一体。一个比较可怕的比喻,但事实如此。
人生来就被别人评价,当然也评价别人,这似乎是谁也逃不掉的。照此来看,做自己有两方面:对己,那就是清醒地保持觉知,不让这标签左右。我们不喜欢被标签,那就一并好的坏的都不去喜欢,往往我们不喜欢坏标签,但所谓的好的也应该一并果断弃之。无论任何标签,一旦接纳,势必会影响真我;对人,那就是给人以尊重,自由,平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慎施于人。任何从自我出发的框架,从自我出发的准绳,都是主观的。给别人空间,给别人表达的权利。无论这个人与你有多亲密,这些东西都不应该被剥夺。
慢慢摸索,发现最好的亲密关系,是一个人能够在另一个人面前毫无防备地做自己。在这个人面前最自在,就像自己与自己相处的时候,能够最完整地呈现这个自我,无论它此刻是美好的还是黑暗的,是元气满满还是狼狈不堪的,都被对方全盘接纳。而反过来,对方在你面前也是如此,这种自在是相互的。当然,包容也是相互的,成长,也是相互的。两个人,一起最好地去做自己,也一起去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