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青春年少大学二三事

我们把生活的丰富性丢掉了

2017-09-20  本文已影响849人  43da96561079
我们把生活的丰富性丢掉了

-1-

这段时间常在外做调查问卷,帮导师做一个学习动机的心理学的课题。

问卷涉及的年龄段有小学、中学和高中以及工作的人。整合问卷效度和信度的时候,仔细来看每一份问卷,不同年龄的人给予的答案真的很有意思。

对于同于一个问题,年龄偏小的人回答会展开很多想象,答案不受世俗的局限,而年纪较大的人回答就显得官方、世故。

举例:

问题:你喜欢说话吗。

回答1、沉默是金,所以我常常不说话

2、比起一群人的狂欢我更爱一个人的孤单。

问题:喜欢在学习时间吃东西吗。

回答1、喜欢吃很多零食,因为长大了就不能吃

2、不爱吃,怕长胖。

前者是年龄较小的人的回答,后者是年长者。

我们可以从回答到看到儿童和成年人的思维区别。我们都说羡慕儿童天真灿烂的性格,抱怨成人的世界一点趣味性也没有。

我似乎从这次的调查问卷中隐约明白了很多道理。

随着年龄渐长的我们,慢慢的丢掉了生活中的很多趣味性。

画一个圆,你问成年人他的回答就是一个圆,而儿童的回答可能就是猫的脚印、雪花、雨滴等等。

很多成年人,过着过着,成长的同时也丢掉了自己内心的那份天真,像做减法一样慢慢丢掉生活的丰富性。

我们在经过世事的风霜,变得稳重而刚强。

可是仍然觉得应该有一种“我不曾经历沧桑” 的心,仍旧对许多事情持有好奇心和兴趣,仍旧对梦想、正义、未来和人心怀抱一种乐观的态度,仍旧对人世间的美好而善良的存在抱着一种激情。

-2-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儿童观的书,思考教育的方式,也思考着成人与儿童的不同。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童年时代就形成的性格。

许多人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

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在梦想,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

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但是很多儿童的童年都被成人给提前设计好了,如童心的被污染,童真的被扭曲,童趣的过早丧失,自然游戏的减少,儿童言行的成人化倾向,儿童与成人之间界限的不断被缩小等。

小孩子有他自己的思维方式,大人同样如此。我们都说要像童年一样快乐,却很少人真正做到这一点。

渐渐地,我们习惯功利性的做一件事,没有回报就不想付出。我们喜欢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对待生活中的点滴,而不会真正用心去思考。我们习惯走捷径,可是你不知道曲折的路更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

我们为了偷懒,渐渐地失去了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3-

以前觉得父母能影响我们很多观念,现在更是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意识的被父母牵着走。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对于儿童的成长也有明确的观点,推荐给童心未泯的人,也同样适合从市教育行业和父母的人看。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无法规划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这个童年的模样和质量通常来源于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性格习惯等,也取决于你的生活环境。

当我们还在为那些在“中国式教育”的泥藻中挣扎的孩子愤愤不平时,我们何尝不是这样过来的呢。

保罗朗格朗说过“一个儿童不单纯是一张表格上的一个数字,一个好的或坏的学生,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他有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社会意义,有他自己在一系列社会交往中的位置,有自己的强烈愿望和习惯。”

如果一个对儿童掌握着权利的的成人,没有具备观察儿童和理解与他情况相同的认识能力,不去引导而只是裁决,不去从每个人身上找出长处,而是处罚她们身上的缺点,结果是不堪想象的。

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今天逼孩子练琴,明天迫孩子绘画,她们该想到纵使孩子能幕得几幅古画,却失去了儿童最可贵的东西——幸福的童年。

长大后的我开始对任何事有自己认知,便常常去思考童年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现在这样的自己。

我们应当尊重自己成长中宝贵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我们应当勇敢的表现而不是一味的退缩。

很多人常常问我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我觉得就是保卫每个人的童心,保卫自己的天性,让自己拥有一个恬静、喜笑顔开的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