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旅行— 武汉(上篇)
前言

一个朋友说最近缺游记,我就想到了一年前我的第一次背包穷游之旅。
原本以为快要淡忘地差不多了,可一落笔,那些记忆就像才刚结束一样。
花了三天的时间将9天的旅行写成了草稿。
但愿这里边小小的经历能帮助到你。

我觉得自己注定要经历这样的旅程,一个背包,找几个觉得有意思的地方,然后把周围的路都走一遍。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看看这个世界。
很像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没什么负担,似有非有的模糊目标,善于独处。
旅行的第一站是武汉,因为年后的机票特别便宜,飞往武汉的机票加上燃油费才229元,选的早晨班机。
武汉在我印象里就是热干面、武大的樱花和黄灿灿,定了两天的行程。在天河机场下的飞机,乘坐机场大巴四号线(17元)到达汉口火车站,第一件事儿就是寻个地方吃一碗热干面。
热干面起源汉口,也叫老汉口热干面。
离开火车站往热闹的方向走,走到寻常百姓走的路,破破的门面招待着早晨起来寻觅早饭的人,对面是一个菜市场,看了看墙上的价格:热干面4元,蛋酒1.5元。


一次性的纸碗装着,特别满,冒着热气。店里摆放着好多个大碗装着各种酱菜任添,初次见觉得真好,在上海可没有这待遇。
拌匀了尝一口,面多了点,显得麻酱味道有点淡,有一点失望。
看老板做蛋酒,每一小碗打入一个生鸡蛋,放入米酒和糖,然后把烧开的热水冲入,蛋花就这样烫熟。吃的时候,蛋清蛋黄都是半生不熟的状态,很软嫩。
竟然是烫熟的呀,难怪口感这么顺滑。
初来一座城市,一定要多走些路,熟悉它生活化的样子。
遇见本地的TTT便利店,各种生活用品,零食,饮料,盒饭。吸引我的是冷柜里的甜品,看了配料表几乎都是无添加,很惊喜!我买了一款榴莲忘烦,是慕斯蛋糕。
味道超正,一点不比面包店的差。


走在汉口街头,觉得它更像一座老城区,城市里忙碌的运作,并不热衷于接待旅行之人。
来到古德寺,坐落于黄浦路上滑坡74号,坐地铁能到。花8元买了一柱小香,就能进寺庙参观。
闲庭信步,静静地观察着,欧亚混合式的建筑,体会它独特的风情。


出门口左拐有一家卖素斋的小店,价格很便宜,都是一两元一小包的素食零食,售货阿姨也十分热情。
武汉人的友善朴实给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像是沿路中的豆花店,我坐着晒着太阳和老板娘闲聊汉口。
在博物馆门口遇到卖红糖糕的大叔,五块两个,我说只要一个,他说那就两块。
在台湾街上,眼镜店的店员特别热情,听说我隐形眼镜戴的不舒服,还帮我消毒了眼镜盒。
像这样收到陌生人的礼遇,在之后的旅程里也还有很多,温暖了一路。


在汉口,除了不可错过的古德寺,大部分时间都在随意地走。
陌生的街头,吹着陌生的风,其实并不知道会走到哪里,遇见怎样的风景,却也觉得很好,就这样走吧,我年轻,我能走,就向前走,不回头。


走着渐渐到了傍晚,我坐上公交车,一路开过江,来到武昌区。从汉口到武昌,就像从郊区进入了市区,一下子就热闹了,天虽然渐黑,但武昌区呈现出的年轻活力,让我又有了前行的热情。
车一路前往户部巷附近,晚上的小吃街红灯高挂,人潮涌动。
我很喜欢城内的老街夜市。能浏览一路的小吃,观察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
这里就像城隍庙,像王府井,尽管沉醉在陌生的熟悉中。
喜欢看食物们错落的摆放在那里,被卖力吆喝着。景点的食物,有些不那么新鲜,价格较贵,重复率特别高,味道可能也不尽如人意。
虽然不能够代表这座城市,却又是太多陌生人了解这里的起源,他们的盛衰就是城市的盛衰。
相似的烟火,铁打的食物,流水的旅人。
当晚,在户部巷尽头的“在这里”青年旅舍下榻。走了一天好累,早早就睡去。

第二天醒来很早,清晨的户部巷,与夜晚呈现很大的反差,没有了夜色中的红灯笼,没有了热闹的人流,只有阳光照亮老建筑的本色演出。
空荡荡的道路,只有零散的早餐店开着。拂面是清新的空气,怎能联想到是昨夜的闹市?
我觉得自己真是运气太好,能够感受这样的户部巷。
继续往前走,照着地图的临江大道方向走。看,是长江啊,还有长江大桥。

穷游的时候,每当走着走着不小心看到了一个美景,就有一种贪了小便宜的惊喜。
当然也会特别懊恼,走了大段大段荒凉的路,四处依然是大片大片的荒凉。
每当这种时候,只好安慰自己,只有经历过平凡之路的艰苦,才更能珍惜偶遇的美好,一切都是那样来之不易。

这一天我就像是一个寻常的武汉人,坐在路边巷子里,买了一碗原汤粉和一碗蛋酒。

汤粉5块,飘着牛肉与黑木耳,粉顺滑,汤茶色,些许牛肉味。

蛋酒则相比昨天的那碗更实诚,温度更高,所以鸡蛋更熟一些。
途中路过“景园”,里边大都是早起的老人,接着又走到“得胜桥”。
好在刚才忍住没有塞满肚子,无意中发现这是一条热闹的菜市场路!宽度不过两三米的,左右摆满了摊头。吆喝的,挑菜的,讲价的,还有像我这样路过的,来来往往交汇在一起。
特别喜欢逛菜场,不仅能看到当地有哪些家常菜,还有许多的特色小吃。那些熟食,蔬菜,香料,离家乡越远的地方,没见过的东西就越多,总是令我好奇不已,眼花缭乱。
五香藕饼,1.2元一个的良心价格。
外皮香脆,内里是糯糯的粉色的藕,鲜香可口。
三鲜豆皮,5元小份,有些油腻
桂花甜酒,稠稠的。
路过挤满人的早饭摊,我探头看到“鲜鱼糊汤粉”五个大字,特别好奇。
只见当地人人手一碗,再人手一根油条搭配。可我已经太饱了,之后也就没吃到,小遗憾吧。
那天早上我不知道,原来那条菜场路正通往昙花林。就这样错过了白天逛昙花林的机会。
本文作者:-默默扒猪皮---------------------------------------------------------------------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每周六晚,准时与您相约~
更多精彩原创文章(书评影评、诗歌散文、哲学宗教、旅行美食、情感故事)、请戳下面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时光》,同时欢迎大家踊跃加入、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们的邮箱是storysharing.sina.com(留言评论功能已开启,欢迎“调戏”博主)~
《时光》2017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