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传承千年耀州瓷故乡

2018-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土豆漫游
白耀州小盏

展览上看到一只朴素温润的小盏,标注写着“耀州瓷”。

于是,来到耀州。

不做功课的结果是,大老远跑到耀州窑博物馆,赶上人家周二闭馆。

博物馆门口立着个牌子,有开往陈炉古镇的旅游巴士。久等不来,打电话一问,当天没有发车,呜呜。可千万别高估非热门景点的公共服务啊。还比如,五月份这儿晚上八点天才黑,可是博物馆附近的耀州窑唐宋遗址和唐三彩遗址下午四点半就关门了。

古镇隐在山中

打了个车。车一进山,满眼绿意,天蓝了,空气也好了。司机说,这是我们这儿最高的山,叫尖山。我们这儿城市小,两边都是山,夏天也不会太热,比西安好多了。陈炉古镇啊,有个国民党的监狱呢。

古镇依山而建

依山而建,房子很多是山上挖出来的窑洞,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可能你走着的路,或路边一块平台,就是下面一户人家的屋顶。这样起伏变化的地形走着累,可太有意思了,比平铺直叙的地方好玩得多。

陶瓷罐罐

“千年炉火不绝”的陈炉古镇,好像一个陶瓷搭成的童话世界。路面、围墙、烟囱、排水道、座椅、路灯、装饰,满眼都是陶瓷。网上可以搜索到大把美图,雨后湿漉漉干干净净的最美。古镇的介绍资料也是满天飞啦。记录几个私人际遇吧。

1. 明代琉璃烧造窑炉遗址(2005年考古挖掘)

循指示牌找去的。路边的老乡好心地告诉我,可能没有开。但我还是想去看看。

看到一个跟周围环境很不搭的“窑洞”形状现代建筑,附近农田有俩老乡,跟他们打听,他们手一挥,指向那个现代建筑,就这里啦。真的没有开,走过去前后看看,往门走去。

其中一位瘦瘦的老乡说,这是国家的,不开门的。

我走到门边,喃喃说,门上有写着电话号码。心想是不是可以打电话找人来开门。

结果那老乡也走过来,说着,我开门给你看看吧,一边掏出了钥匙。啊,是管理员!

管理员老乡还邀请另一位老乡,你也进来参观参观。

管理员说,耀州瓷是用当地的料,用当地的煤烧出来的,存活率(还是成活率,反正说的不是成功率或成品率)很低。现在不让烧煤了,说污染环境,改用气烧。现在存活率高了,但是没有以前的结实,掰都能掰断。以前这里遍地都是废瓷片,遍地都是。专家考证结果,判定是唐朝的,下面还有一层更古老的……

老乡口音重,没完全听懂,又查不到信息验证。

2. 瓷厂

一位师傅在拉坯。安静地看他拉完一个坯,才开始攀谈。

师傅说,黄堡(耀州窑博物馆、唐宋遗址所在地,据说是耀州瓷发源地)的传承断代了,我们这里是一直延续下来的,但现在也没落了。年轻人学个三年,觉得自己会了,就出去做活儿。以前师父带徒弟,师父没点头,徒弟是不能出去给别人做活儿的。三年好像是学会了,但手艺这东西是没有尽头的。

我们上次在景德镇,跟当地的师傅,还有福建德化的师傅切磋,他们都很服气。基础的手艺最早都是从我们这里学的。

景德镇他们可以做大的瓷器,七八个人一起拉坯。我们没有,都是一个人做,最高拉到两米多。但他们可能做到三十多岁,最多四十多岁,就做不动了。我们学会了,可以一直做到八十岁。

3. 袁氏作坊

景区入口处,有家卖瓷器的小店,门外摆了个摊。进店去看,惦记着那只青白小盏,想找找有没有类似的,未果。

茶杯,有几只看着顺眼,仔细看,杯底有印章。主人家说,是我的名字。袁双庆,好名字啊。有一只薄胎天目盏,顺眼顺手。还有几只厚胎的,分别问了价格。主人说,这些是烧得不太成功的,烧得好的一只几千块钱。天目盏喝岩茶、生普,口感好很多。烧这个不好把握,有时候开窑,一整窑没一个好的,全废了。

前面还有一排,色泽不太一样,主人说,这个便宜,三十块。见我疑惑,他补充说,那个釉是做上去的,假冒的,从福建进的货。呃,我们福建人太不成器了。主人,呵呵,你是福建来的呀。

袁师傅说,天目盏追求的是朱砂红,绿底红花是最好的。然后给我显摆了他的获奖证书。店里还陈列着茶壶,问说这也是您做的,他很骄傲地回答,我儿子做的。哎呀,后继有人,好事。

请求参观他的工作坊,应允了。就在店铺后面,院子里堆着矿料,作坊不大,齐全。有瓷茶壶,没有上釉,朴素的质感,袁师傅说,就是还没找到好木头做壶柄。

挑了几只烧得不太成功的天目盏。袁师傅报了价格,老板娘很是舍不得地给包起来。袁师傅说,反正也不靠这些挣钱。都靠好作品嘛。

问他平时怎么卖货,有没有开个网店什么的。他说基本上都是回头客,一开窑就供不应求。一年就做四个月,现在差不多开始,做到十月份。

要离开的时候,听到一位大爷说,就一个小镇,没意思,白来了。咦,同一个古镇,不一样的世界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