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交牛逼症换另外一种方式诠释
最近,网络出现了一个新的流行语,叫“社交牛逼症”。
可以理解为是“社交恐惧症”的另外一个面。
社恐的人是不敢轻易与人打交道,但是社交牛逼症的人便是与谁都可以自来熟,与谁都可以聊得火热玩得开心。
慢热、尴尬,冷脸等都不会在社交牛逼症的人身上出现,人群中如果有他们的身影,那必定会打破僵局,有趣而搞笑。
明月因为感兴趣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然后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了一个小片段,说她认为她人生当中最具有社交牛逼症的便是自己的妈妈。
她的妈妈,卖菜的,摆地摊的,卖衣服的,装热水器的,擦玻璃的……就连不舒服去看医生哪里不舒服都要抬头看向妈妈。
乍看特别好笑,但是最让明月有同感的却是最后这一句。
妈妈是“社交牛逼症”里最完美的一个例子。
不知从何时开始,她们为了孩子为了爱护自己的家人和家庭,变得“自来熟”,变得什么苦都可以吃,什么面子都可以豁出去。
“社交牛逼症”这个词,在我看来是身边这些最爱我的人的最美妙的诠释,它不仅仅被赋予一种滑稽的色彩,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又是另外的温柔。
明月的外婆,从年轻就开始吃苦,外婆个子很小,年轻的时候性格其实也不是那么的活泼,很能容忍,脾气好得令人想轻易去搓揉欺负。
为了生活,外婆的社交能力开始体现在可以做清洁工,可以做家政,也可以做做饭阿姨,也可以为了我用拗口的普通话跟面包店的老板说通融一下再招个人进去做暑假工……
外婆用她那大嗓门还有很难听得懂的普通话对着来自福建的老板嬉笑陪着热情,原本翘着二郎腿的福建老板便站了起来无奈的摆摆手只能让那年即将要升上高中的我兼职工作。
外婆的社交牛逼症在我们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明月的父母为人性格都是属于比较老实而且善良的,不太圆滑也不会去刻意维护社交关系,有自己的内心的小天地,不爱去掺和热闹。
但是在明月的童年记忆中,为了生活为了能够有米下饭的妈妈要厚着脸皮去跟米铺的老板笑着请求赊账。
不爱聚会酒局不爱抽烟的爸爸,日常很文静的爸爸为了生活也要假装很熟悉点燃一支烟与客人谈笑,并且第一天受了委屈第二天还是得挺起胸膛去面对“狂风骤雨”。
其实,哪有什么“社交牛逼症”,有的更多是成长的蜕变还有无奈。
社交牛逼症牛的地方可能不仅仅在于不社恐,更多体现的是面对无尽的令人心累痛苦的时刻,我们是否还能及时调整好心态继续面对一切,毕竟睡了一觉起来又是新的一个明天。
外婆她还是会继续用她的方式爱着我们,妈妈也还是会因为我们变得越来越擅长交际,就连我们生病去看医生,妈妈永远站在我们身后对着医生说我们的症状,爸爸也会为了工作为了撑起这个家肩背压着沉沉的重担。
我想,社交牛逼症牛在于不仅仅是不社恐,如果说用“爱”、用“改变”,用“蜕变”等一切其他的方式来诠释这个词,可能味道便会不一样了。
无论是哪个年龄层次的人,无论他们带着如何的目的,只要你去细心的去发现,社恐的人会为了一件事勇敢一次牛逼一次,平时不敢上台表演的大二班的某小朋友,会为了自己心爱的糖果被踩烂大吼一声,文文静静不爱说话的小女孩,为了自己的宠物狗,会跟歧视宠物的人大吵一架……
在某个瞬间,“社交牛逼症”充斥着好多风景。
而爱我们的人,更是把这个词发挥到了极致。
当一个网络流行语出来时,明月很爱去捣鼓折腾它的含义。
在这里,明月用自己另外一面的视觉,来写出这篇小故事,希望你们都有属于自己帅气而张扬的那一瞬间,不用多,一次仅仅就够了。
文/张扬明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来自电影《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