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之我见-语言班

2018-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sherly_72a4

发现很多人都有个毫无缘由的幻想:出了国,英语就变好了,能像本地人一样用英语谈笑风生侃大山。

出个国又不是开光,这种春秋大梦就别做了。出国英语不一定变好,但是身在异国或即将身在异国的人,英语不好的话,日子一定过得很糟心。有见过来这里十几年的移民和好多年的留学生,还讲着一口结结巴巴的中式英文。

一句话:学英文还是得靠自己主动。

对于新移民来说,去上510小时语言班还是很有必要的。提升英文只是一方面,重点是了解澳洲的文化习俗,澳洲人的思考方式,本地就业需要的软技能等等(澳洲求职与国内求职大不一样,以后会提到)。

来到墨尔本安定下来之后就去报名了语言班,学校安排做了两个半小时的语言测试。测试老师很认真,(我在做卷子的时候娃。醒了,老师很欢乐的帮忙带了娃半小时)。听说读写全部测完后被安排到了三级班。(语言班总共有零基础,一级,二级,三级和找工作班。)

澳洲的学校一年有四个学期,每个学期两个月,每两个学期中间休息半个月。小学到高中的学期安排也是如此。早上九点上学,下午三点放学。这样的课程安排,是很多澳洲家庭无法双职工的原因之一。

上语言班的同时小朋友的CC(幼儿园)也是政府cover掉的,一天139澳币的学费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与国内教学不同的是,CC基本上啥都不教,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小朋友们的安全,带小朋友们一起开心。

PPT

语言班第一天就是下图中的Sat老师授课的,很和蔼可亲,幽默风趣从不吃午饭的70多岁老太太。第一堂课上声明:我上课不管你们迟到早退甚至不来的。上课坐着的站着的躺着的吃零食的,只要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的前提下都可以。真是给足了极大的自由。她的课堂上80%的时间都是脱离PPT直接与我们互动。每堂课于她于我们都非常之享受。一到午饭点必须要我们举起手机提醒,她才想起来下课。

班级聚餐

语言班的学生总共300多人,平均年龄40来岁,来自45个不同的国家。我们班上的同学们来自泰国,越南,智利,中国(台湾,广州,上海),伊拉克,伊朗,埃及和印度。印度同学进来的时候老师着实吃了一惊:你们国家不是说英文的吗?你还来学英文干嘛?印度同学回答道:“我们虽然说英文的,但是我来自印度的一个小地方,说英文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况且我没有自信,想来这边找些自信”。

后来了解到她是个生物研究员,印度硕士毕业后就计划出国,成为科学家。无奈当地有风俗规定:印度女子必须要结婚后才能出国。于是乎在父母的第29次的相亲安排中,结识了现在的老公,认识不到二十天就结婚了。她说印度女子不是每个都能像她这么幸运。对父母安排的相亲对象能有自主选择权。可能因为她爸爸是律师的缘故,比较开明,也不勉强她。即使在她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已成家生子的情况下也没有逼她什么。所以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她老公(父母印度人)是澳洲出生长大的公民,于是她结婚后就办理亲属移民过来了。与她的交谈中,觉得作为一名女子,出生在中国是何等的幸运。

伊朗和伊拉克同学也都都是随亲属移民过来。伊拉克同学是用很多根金条换来的移民身份。家里有四个子女,繁忙程度可以想象。所以只能在照顾子女们的间隙抽空来上课。来这里半年后,她问她的孩子们想不想回伊拉克,他们说再也不要回去。。第一次让我觉得离战争如此之近。

越南的夫妻两和一名中国广州的男同学是投资移民过来澳洲。都有个二十多岁的儿子在墨尔本读大学。广州的同学近60岁,80年代大学生,毕业后去了广州工作,之后全世界各地出差,那个年代中国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他很早就有移民的打算,在孩子10来岁就送去英国读书,后来孩子的同学们都跑来澳洲。他就跟着儿子来到澳洲。越南的夫妻也是相似的情况,妻子的说话处事风格像极了我小姨,过断而坚定,对她有种油然而生的好感。

两个泰国,两个台湾和一个智利来的女同学因为丈夫是澳洲本地人的关系,亲属移民过来的。一开始来都觉得语言远远不够,文化差异需要熟悉。

一个埃及年轻小哥20来岁,非常的绅士和有礼貌,他说永远也不想要孩子。原来跟他同住的两个姐姐,每人有三个孩子。家里总共六个娃,没有安静的时候。

只有一个越南小哥跟我的背景相似,他妻子是公司transfer过来的,持457签证。他本人之前做游戏开发的,来这边快一年了,也没找到工作。小哥的英文口音很重,他说的话我大概只能听懂一半。

两个月的语言班下来,觉得自己口语还是有提升的。适应了来自其他几个国家朋友的口音,从开始的听懂一半到现在的90%。学语言还是需要有个环境,多想,多说,多听。老师教学方式和内容与国内也大不同,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