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的真相

2023-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小油菜

熬夜,汉语词语,拼音是áo yè。指到深夜还不睡。泛指因事通宵或至深夜忍困不眠。出自《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1-3]熬夜是一种现代生活经常听到或者做到的一种现象,是一种危害人的身体的不良习惯,可导致一些疾病,降低效率。熬夜是不良习惯的一种,容易缺乏内源氧。

想改掉晚睡,你需要知道的关于「晚睡」的3个迷思与真相

迷思1:早睡早起才健康,晚睡需要被彻底改掉。

真相:比起强制早睡,规律地晚睡更现实。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早睡早起。每个人体内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受到基因影响,有些人是天生更适应早睡的「早起鸟」型,有些人则是「夜猫子」型。如果你本身就是更习惯晚睡的「夜猫子」型,强迫早睡并不会顺利,反而会让你睡得更加不规律。比如,你可能有时9点就睡了,有时却会熬到凌晨3点。频繁改变入睡时间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紊乱,带来更糟糕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还不如规律地晚睡来得靠谱。

迷思2:只要晚睡一次就有很大的伤害,必须看成“问题”改掉。

真相:偶尔晚睡没想象中那么可怕,夸大偶尔晚睡的后果伤害才更大。37%的抱怨自己失眠症状的人并未真正达到“睡眠质量低下”的标准,但ta们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却更高。相反,很多真正有睡眠障碍,却不把它看成问题的人,却能在情绪上不受失眠的影响。有些人偶尔晚睡时会产生“今晚睡不着明天又要废了”之类的想法。事实上,偶尔晚睡并不会特别影响第二天的表现,反倒是把它看成是个严重的“问题”,让人有更多负面情绪,也更睡不好。

迷思3:关注晚睡的危害,能让人因为害怕而改掉晚睡。

真相:过度关注晚睡的危害会引发睡眠焦虑,让人更难入睡。晚睡导致的睡眠不足确实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体内激素和免疫功能紊乱,使人面临患糖尿病、肥胖、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等风险(Irwin, 2015)。然而,人无法因为害怕就养成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关注这些危害往往只是破坏了熬夜的乐趣,让原本快乐的熬夜变成焦虑的熬夜。过度关注晚睡的危害也会引发睡眠焦虑,让人陷入越焦虑就越难入睡的恶性循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