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解码文学共济会古代文化

第11篇 “脔”,史上最穷开国皇帝是谁?他吃的“禁脔”到底是

2017-05-17  本文已影响145人  生姜乌梅

问:史上最穷开国皇帝是谁?

答:是刘邦吧,据说他连同一颜色的四匹马都凑不齐……什么?回答错误!怎么可能?

真是太有可能了。因为史上最穷开国皇帝不但凑不齐四匹马,他连肉都吃不上几块,住在连围墙都不齐整的破宫殿里面,时刻担心被别人取而代之。

他就是那个篡了曹魏政权的司马家的后代,大名司马睿,东晋政权创始人。

明朝人所绘晋元帝司马睿画像。

公元317年,长安陷落,西晋最后一任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镇守南京的琅琊王司马睿宣布继位,建立了东晋王朝。

东晋版图在地图上看,拥有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国土面积远比南宋多,照常理分析,司马睿的小日子应该过得比赵构滋润才对头。但实际上却是远远不如。

一方面,是那时的长江以南还没有充分开发,广州、广西一带甚至遍地毒蛇猛兽,人烟稀少,资源贫乏。

另一方面是最要命的,此前西晋王朝爆发的“八王之乱”持续了21年,封国皇族之间的疯狂内战,比上世纪军阀混战还残酷,就像过筛子一样,把国家摧残得破败不堪。

“八王之乱”是什么内容?简单点说,分成五步走:

——楚王杀掉辅政的汝南王,然后因为“专杀”而被杀;

——齐王起兵灭了借机政变篡位的赵王;

——长沙王以谋反的罪名杀掉齐王;

——成都王、河间王起兵叛乱,东海王背后捅刀,捆了长沙王,送上烧烤架;

——7个月后,东海王二次政变,经过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战争,先后绞死了成都王与河间王,取得最终胜利,拥立晋怀帝司马炽登基。

这种血亲间的斩尽杀绝誓不罢休的劲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至于汉赵皇帝刘聪在攻陷西晋首都洛阳后,专门向被俘虏的皇帝司马炽求解答:“你们司马家骨肉相残,怎么这么厉害?”

司马炽羞愧难当,只好说:“为了让汉赵帝国尽快当老大,司马家只能自己把自己搞死。”

这时,国家穷得叮当响,关中连年饥馑,再现曹操时代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的惨况。14岁的司马邺接替司马炽在长安登基的时候,城中只有90余户穷苦人家和4辆牛车,还赶不上原始氏族时期的村庄,坐等亡国而已。

司马睿登上皇位后所面对的,就是中央政府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的国情。

西晋国祚51年,就把曹操时代就开始积攒的家当败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遥想开国皇帝司马炎那10000多名姬妾的庞大后宫,东晋的开国皇帝不禁泪染襟怀。

财政窘困,油水稀薄,对东晋皇室而言,每一头猪都变得来之不易,是对伙食的根本性改善。

大家要清楚一点,那时候的猪是和厕所连在一起的,适当联想猪的口粮的多样性,就了解猪肉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脏肉”。

就算是“脏肉”,也不保证天天有,一旦有了一头,必须要割块好肉,敬献给皇帝老儿,以彰显尊卑上下之别。这块好肉,就是猪脖子上的一块肉,文言的说法,叫“项上一脔(读作luán)”。因为是专门奉给皇帝享用的,所以就叫它“禁脔”,表示御用之意。

“脔”的本字为“臠”,在石鼓文上,是由丝、架子和肉组合而成。想象一下,用架子把缠绕的丝线绷成很多细小的网眼,然后去切割肉——这就是“臠”的本义,即切成小块的肉。这个字是在周朝出现的,在秦朝时简化为“脔”。“一脔”就是一小块肉。

因为司马睿的缘故,猪脖子肉摇身一变,自此身价百倍。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还写了一首诗叫《老饕赋》:“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把猪脖子肉和肥美的螃蟹大螯相提并论。

司马睿死后谥号元皇帝。《谥法》有云:“始建国都曰元。”除了这项政绩,他也实在别无可言说处——北伐的祖逖(闻鸡起舞的原型)好不容易建立了抗战据点,他却派了一位亲信大臣当上司辖治,致使祖逖忧郁而死;猜忌握有重兵的将领王敦,治衡之术却没耍好,直接被“清君侧”,亲信大臣死得一干二净,自己也憋屈地一病而亡——但毕竟贡献了这样一道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名菜,正是他的惠顾与捧场,“禁脔”一直到清代还被列为珍品。

问个问题,有谁知道传说中被乱马踩死的皇帝是谁?咱们明天聊。

喜欢的朋友请点个赞。

转载使用请获取授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