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到甘肃不去敦煌,还能去哪儿呢?
说起甘肃敦煌,脑海不自然地就有这样一幅画面:丝路花雨、飞天乐舞,莫高窟的壁画、鸣沙山的流沙、月牙泉的清波、羌笛声中的玉门关……
敦煌位于甘肃酒泉市,就是为人所知的卫星发射地的酒泉,因为卫星发射地的选址必须满足地广人稀,远离海岸线,隐蔽性强,以及白天时间长,全年降水少,空气能见度高。由此可见,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敦煌是如此的地貌特征了。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相较于其他地方精美绝伦的景色,敦煌自是比不上,可要论历史文化,它可是不怵谁!张骞奉命西行,汇报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由此开辟出“丝绸之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策无疑也是对丝绸之路的肯定)
真正使敦煌形成一种文化的,不仅仅是丝绸之路的功劳,更多地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印度、伊斯兰、中国、印度文化的交汇点),多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下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
要窥探敦煌的艺术,我们从敦煌八景来看:“两关遗迹、千佛灵岩、危峰东峙、党水北流、月泉晓彻、古城晚眺、绣壤春耕、沙岭晴鸣”。
“两关遗迹”——阳关、玉门关(西界阳关与玉关,于阗古道迹犹存)
阳关——“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送故人的王维也正是在阳关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关城为正方形,真可谓“春风不度玉门关”。
“千佛灵岩”——莫高窟(我来佛诞正当时,洞窟岩前车马熙)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相传是由得道高僧乐尊和尚西行至此看到有万道佛光,便开始凿窟修行,历尽千年开凿,形成规模,彩塑迷人,壁画惊魂。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学研究基地。
“危峰东峙”——三危山(危峰圣境势峋巉,开窟敦煌始凿岩)
三危山——“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古代又称碑羽山、神羽山,从敦煌绿洲看,隐三峰崇之,如危欲坠,而得名三危。敦煌人称三危山为坐镇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将三危山列为敦煌第一景,称做“危峰东峙”。三危山为敦煌第一圣境,在地方志中被列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东屹”。
“党水北流”——党河(祁连疏勒发灵渠,雪化清流孕太初)
千年党水流,悠悠敦煌情。作为敦煌人的母亲河,不仅给这座小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给老百姓增加了一处散步、游览的好去处!
“月泉晓彻”——月牙泉(雷音寺畔月牙泉,党水曾经古道妍)
月牙泉——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在鸣沙山下,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古城晚眺”——敦煌古城(西陲重镇望敦煌,百世光阴誉佛乡)
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沙岭晴鸣”——鸣沙山(神沙传道会嘶鸣,仿佛边关藏伏兵)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最高海拔1715米。“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美有西部大牛仔,我有西部大敦煌。来甘肃敦煌,领略敦煌文化,给心灵一次震撼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