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系列-8】PIP模型-让你在会议上叙述的内容更闭环!
2020-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裴育呀
当我们学习并掌握框架后,框架将会给予我们自由。
一.什么是“PIP模型”?
-
内容:
(1)Purpose(目的):直白的讲出你发言的目的。
(2)Importance(重要性):想听众表明你将要说明的内容对于他们或者当下的话题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3)Preview(预览):将叙述内容总结成几点并告知听众,使听众对内容有预期。 -
适用场景:
(1)阐述要做末件事情的计划或建议时使用。
(2)多数用在会议及公开讨论中。
二.案例拆解:
- 背景:当我们在公司与同事及老板进行会议时,肯定会遇到轮到自己发言时,可能我们在准备好内容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办法清晰且结构化的表述我们想要去说明的内容,导致可能我们发言时间不短,但是在同事与老板看来却没有叙述一个完整的事情或者没有给抛出的问题带来一个完整的解决思路或者一个完整想法。
-
应用PIPI模型:
(1)Purpose(目的):如果是汇报我们的工作内容及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我们可以在发言的开篇便将该段时间内的工作产出直接讲出来,例如:经过为期3周的开发,XX项目的V1.1版本如期上线,并经过2天的数据观察,某品类GMV提高20%。
(2)Importance(重要性):当我们在第一时间将本次发言的目的给予听众后,第二步我们就要将此次发言内容的重要性告知听众,以加深听众对于此次发言内容的重视及思考,例如:因为某品类GMV提高20%,我建议业务部门可以全力配合此次新版本上线的运营初期进行一定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某类用户的使用,已帮助项目获得更多的交易用户。
(3)Preview(预览):当我们在会议中抛出了上面的主要性论述后,相信听众肯定会对接下来我们将要表述的具体内容感兴趣,这个时候我们切记不要开始长篇大论,而是要先将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内容精华进行展示(PPT等总结形式),先将我们的几个完成重要目的的步骤进行展示,以便听众迅速了解框架方便我们进行下一步的详细输出,例如: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需要与业务部门共同进行准备的前期活动内容梳理,请大家跟我一起进行了解,也非常希望业务部门某某可以跟我进行更加详细的内容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