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

天命

2024-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木三石

原文: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网易:
伯牛病重,孔子去慰问他,从窗外握住他的手,感叹地说:怎么得了这个绝症呢?这是命吧?这样的人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编写组把孔子探疾放在这里是何意?
不解。

伯牛就是冉耕。
在《舍得》篇,孔子在流亡后期,分四科对追随的弟子做了分类,其中德行科有颜回、闵子骞、冉耕、冉雍。
其它,言语科为宰我、子贡;政事科为冉求、子路;文学科为子游、子夏。
后人据此说这十人为孔门十哲。
其实是狭隘了,这只是孔子流亡期间跟随的弟子,更多没有跟随的原因很多,都不在其列了。

只说冉耕。
冉耕比孔子小6岁,在跟随孔子流亡的弟子中年最长了,和他一起的还有两个弟弟:冉雍、冉求。
孔子称赞冉耕善于待人接物,或许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有了一定阅历。
以至于孔子在做司空、大司寇之后,让冉耕接替自己做了中都宰。孔子虽然没有直接任命的权力,但他推荐的意见在鲁定公、季桓子那里彼时还是有分量的,一般不会被轻易驳回。

只是孔子在毁三都不成之后,鲁定公又陷于女色,季桓子在分发祭祀之后的祭品故意没给孔子,于是孔子意气用事了。
孔子的意气不是孔子一人,至少连带了冉耕、子路、闵子骞。
孔子是团队对抗组织的,当然在组织那里就被视为了团伙和乡党。
孔子本意只想以仁礼为政治国,但在代表组织的国君、季桓子那里显然就是在搞事情了。
孔子带人一起走,有没有威胁的意思,他自己最清楚,但在季桓子那里一定是被视为了要挟、威胁。
孔子在离开时,一步三回头,其实不想走,其实很想留,只是得到消息被季桓子派去的使者不是劝说孔子留下,而只是顺水推舟,送了一程而已。
说白了,就是季桓子让使者探个明白,孔子究竟走还是没走。
骑虎容易,下虎难,孔子下不来,只能带着懊恼,走。
或许孔子在心源隐微处还有默默的希冀:天下之大,岂能没有我孔子仁礼治世的舞台!

只是此一去,山高水远,长路漫漫,几多艰难,以至于颜回死,闵子骞几乎死,漆雕开死,现在到了冉耕。
再加孔鲤、冉求、宰我之夭也难说不与流亡之难没有关系。
后世赞孔子在陈绝粮,仍能坦荡自如,弦歌不缀,只是这自如,这不缀的背后,有一堆的生命做了垫背垫脚。
这垫背垫脚的,也都是一家之主,需要养家,需要侍奉老人。
如此,孔子每日三省吾身,可曾省过此事?
还是如孔子说冉耕,“命矣夫”?!
不知!

孔子研《周易》,自然也读过《素问》的。
上古之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谓德者,得也。非得之物,乃得之于己之真也,非得之于事,而乃得之于天常也。
德者,大也,容也,开阔也,非得之于学,乃得之于养也。
其心处乎平常,其心正乎无事,其思处乎非我而无谓也。

孔子意气,把弟子们带入了万劫乃复之旅,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如此,孔子非君子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冉耕有疾,何意?
冉耕得了小病,不是大病,不是重病。
冉耕得了这个病应该是破了相,不愿意再见人,想自己了断了!
跟随孔子数年,主要是缺食,又是朝不保夕,没有安全感,冉耕本就年龄不小了,累了,也不想再跟着孔子跑了!
孔子知道了冉耕不想再跟着自己走了,也不想再见人了,因为破了相,于是孔子去探视。
按照后人之推,冉耕应是患了麻风病,屋内、身体应是气味难闻,故不让孔子众人进屋,只是从窗户伸出手,与孔子做别。
孔子演易,应懂些医理,把脉的功夫应是有的,“执其手”,应是把脉了,冉耕心死!
冉耕此时只是一心等死了!
于是孔子也只能死心!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耕啊!你死于这个病,这是命吧!你怎么会得这个病!你怎么会得这个病!
孔子心里可是在想:名者,造物所忌!凡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
这麻风病之于冉耕当得上奇祸吗?!
冉耕怎么会得上这个病?!
孔子归之于命!
孔子诛心之论!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
孔子背着易经带着弟子们入世,当然知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孔子弟子们所患之病皆为心病!心病要用道治,无药可救!
换言之,只有自己救自己!
孔子懂,不说而已!

一如后世刘邦所赞张良张子房,终背发恶疮而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