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的JPMCoin并不新鲜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9241/dd650cefd779467b.png)
近来,关于摩根大通发行自有数字货币的新闻一直热度不减,看来币圈也是太久没有热点了。在国内的金融行业对数字货币还讳莫如深的时候,摩根大通作为全球金融行业的巨擘,敢于自己打脸,正面区块链技术浪潮,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确实值得称道。
以前大家都觉得发行数字货币非常难以想象,直到后来以太坊出现,并沦为1CO的制造机器,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发行数字货币其实是分分钟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作为一个融资的媒介,数字货币发行功能也成为一个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标配。
2018年1月,委内瑞拉曾发行过一个叫做“石油币”的数字货币,我们也发行过一个叫做“CEN”的数字货币,因此摩根大通发行的JPM从技术角度讲并没有太多新鲜的东西。
那么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我和大家分析一下。
1、银行的作用是什么?
我曾经在银行工作了7年,在银行里有个“一本账”的说法,简单理解就是银行的职能其实就是把银行内与银行间的账务处理好,在过去还没有这么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时候,银行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对纸质账本的维护。这其实和区块链通过累积历史交易记录的方式维护账本的方式是殊途同归的。
在账本里,绝大部分交易都是通过两个对手方之间的转账(Transfer)行为产生的,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在服务于商业发展上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所面临的业务场景越来越复杂,发生转账行为的交易对手越来越多,银行业务的大量处理工作要通过清算(简单讲就是“对账”)来完成。
那么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在某银行B开立账户的两个机构C1和C2,如果C1和C2之间发生转账行为,则C1与B,C2与B之间都需要分别核对一次账务,以保障B、C1、C2的账务是正确的,错一分都不行。
其他复杂的场景比如供应链等涉及多个参与方的,还有涉及到多个科目(比如本金和手续费)出入账的,都需要完成这样一个过程。
2、数字货币带来了什么?
过去我们谈区块链技术的优势的时候经常提到的一点是“实时清算”,这个和“可追溯”的特性都是对区块链技术的一种误解。以前大家对区块链技术理解还不够深刻,大部分都是参照比特币的技术实现来谈的,所谓的“实时清算”是针对UTXO的结构与比特币的无中心的记账方式总结的,而“可追溯”也是针对UTXO的输入输出结构及区块链式结构的特点总结的。
那么摩根大通在尝试用JPM实现“实时清算”的目的是如何达成的呢?
其实,我们通过刚才上面的例子就很好理解,由于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中介,所有的账务处理都是需要经过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处理的,而银行在发行一个数字货币后,不同的机构的转账独自完成就可以了。
还是拿上面的例子说明。B发行100个JPM给C1,100个给C2,C1与C2之间发生交易,C1转账给50个给C2,则此时C1还剩50个JPM,C2有150个JPM。这中间由于直接通过JPM发生转账行为,区块链的底层设施保障了这个账务出错的概率几乎为0,于是作为银行机构的B,不需要再去核对账务了,从而实现了所谓的“实时清算”。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通过数字货币媒介所实现的“实时清算”功能才是与我们过去对区块链技术的期待是一致的,而银行长期在无币区块链上进行探索,期望实现所谓的“实时清算”功能是南辕北辙。
3、JPMCoin所代表的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一起想想“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
从17年的深入学习到现在,其实我们都能理解所谓的“数字货币”其实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区块链的价值是以底层的技术设施保障了这个“符号”在货币方面的特性,如防伪造、防双花的功能。
长期以来我们炒作“数字货币”,在技术层面几乎都没什么创新可言,支撑我们投资的理由就看我们是否能够信任发行方的所谓信任背书。一个如同委内瑞拉的国家发行的“石油币”都可能随时归零,其他的各种数字货币除了在交换媒介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外,共识成为价值的唯一支撑。
因此摩根大通发行的JPMCoin也并不是什么新鲜,更何况还是发行在内部的私有链上的。
银行内部发行数字货币的意义和银行通过发行信用卡方式进行信用扩张的方式,我觉得意义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还没有纳入监管,只能由发行方自律来规避可能的风险。
4、一个经典案例
我经常自诩为目前币圈最正统的一个从业者:2016年加入银行的区块链工作组,见证了工信部发布的国内第一个区块链白皮书,参与调研国内外超过6个的区块链基础平台,推动了原银行内部两个区块链项目的原型验证POC,成功完成将一个区块链供应链项目上线运行。
当然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区块链学习社群:区块链研习社。
那么在参与我们银行内部区块链项目的过程中,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体会呢?供应链项目涉及核心企业、上游企业、下游企业、物流企业,算上银行的话,有超过5个的参与方。那么银行在这个多参与方的场景里扮演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供应链场景里涉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方面,而银行最应该参与的是“资金流”的处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信贷是最大的一个难题,导致部分资质很好的企业并不能实现快速发展。当时我所在的银行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研发了一个“区块链+供应链+信贷”的产品,理想是非常美好的。
当时我一直思考的是:银行又不让发币,那么如何用区块链提升金融交易的效率呢?后来我思考到,理解了上面提到的“数字货币”的本质就能实现在业务场景里的变通:数字货币只是一个价值符号,这个符号可能只是智能合约里一个数字变量而已,只需要保障这个数字的“代偿性”及货币特点,那么不用发行所谓的“数字货币”也是可行的。
只需要在“资金”进出过程中加一个我们在场外交易里经常见到的所谓“做市商”角色即可。
说到最后,你会发现,所谓的“数字货币”并不神奇,摩根大通发行的JPMCoin也并不新鲜,回到“第一性原理”,区块链的底层设施可以让简单的数字发挥神奇的作用,一点点改变就可以让过去金融行业发生巨大的积极变化。
你也可以发行一个“数字货币”,或许有人为你的梦想买单,加油!
加我微信:zhongnanhai2019,一起为彼此的梦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