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朦胧的青春散文

相聚

2019-02-08  本文已影响57人  371f4714903f

大年初三,我们姐弟三家远在内蒙、近在跟前的十六口人回到家乡,给母亲拜年。因为其它原因,还是有四位未能从外地赶了回来。不知从何时开始,相聚成为一件难事。这次也同样如此,可谓是“此事古难全”。

相聚

望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我的思绪跨越半个世纪,回到了儿时。当时,父母带领全家刚从包头市回到原籍务农,照料已经年迈的曾祖父母,过起了四世同堂的农家生活。当时的农村,正值文革时期,社员们的生活十分清贫。每到四、五月份,有的人家就开始断粮,是真正意义上的青黄不接。我家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但因为父母节俭过日,虽然说没有揭不开锅,全家人不管好坏却从没有饿着肚子。且因母亲给乡亲们缝纫衣服,帮了大伙不少的忙,有的人过意不去,就会拿点特产或食物之类的东西表达自己的心意。所以,家里的生活水平在村里相对而言还算是比较高的。

相聚

我的祖上,曾经是村里的殷实人家。我的曾祖父德高望重,在家族里享有较高的威信。祖父也是村里有名的能人,做着不大不小的买卖,同时还是远近闻名的厨师,经常帮村民操办着红、白喜事。后因染上抽大烟的恶习,致使家道中落,同时也损害了身体健康,年过半百就英年早逝。不过,因祸得福,土改时家里被定成中农成分,免除了后代因成分过高被岐视、批斗的命运。家中院子分北、南两个院子,北院由正房、东房、南房以及少量西房组成,是全家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南院搭建有部分储藏用房、牲口圈棚以及碾、磨等粮食加工用具。我们姐弟三人,经常与其他小朋友们穿梭于北、南两院之间以及各个房间之中,捉着迷藏、玩着游戏,并帮着父母及长辈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计。

当时的北方农村,每家都盘有一面宽敞的大炕,冬天通过炕里的烟道进行取暖,是一家人休息、吃饭的地方。我们姐弟三人每天在学余和睡觉前,都要在炕上摸爬滚打、追逐嬉戏,经常比着看谁跳得最高,直到被父母训斥后才作罢。不然,非把炕面跳蹋不可。因为调皮,我们互相给对方起着绰号,私下里拿对方寻开心。因姐姐长我四岁,平时帮父母照料、呵护着我和弟弟。但我和小两岁的弟弟却经常搞着恶作剧,弟弟被我的一个动作或者表情就会激怒,向母亲告上一状,直到我受到母亲的责罚才会高兴了起来。我们对父亲特别敬畏,不管如何吵闹、玩乐,只要父亲一回到家中,就立即鸦雀无声,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似的。

我经常去曾祖父母和祖母居住的房间玩耍,偶尔也会吃点他们改善生活时的饭菜,或者在他们的房间过夜。长辈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我们翻箱倒柜,搞得一片狼藉,让他们批评半天。不过,通过“探宝”,我发现好多父亲上学时购买的课本、课外书籍以及他和姑姑们小时候的玩具等物品,成为我们玩乐的“新宠”。记得有一件圆型的水晶制品,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彩色图案,我琢磨着这是如何进入水晶球中的,而且会变幻出那么多的色彩和造型?后来,还是曾祖父给我讲了玻璃烧制方面的一些常识我才稍稍懂了一些。曾祖父经常讲一些古代故事和村中的一些往事,使我们了解到祖上从四川绵阳长途跋涉、在此定居并繁衍生息,从而发展成为如今一千多人的刘家庄村,并与周围的崖底、圪坨等村庄的刘姓村民同属于一个祖上,有着血缘关系。曾祖母是一个精明、慈祥的老人,虽然说没有文化,但明事理、顾大局,是曾祖父的贤内助。就是在年过90高龄之时,还叮嘱我找个城里上班的媳妇,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并不顾年老体弱,关爱着她的第五代、我的小外甥女。祖母身体健壮,虽年近花甲,但还坚持下地劳动,为父母分担着家庭的重担。她风趣幽默,经常给我们讲些神话故事,让我和姐、弟、表哥(弟)、表妹等一班小孩听得不忍离去,只能挤在一起边睡边听,直到进入甜蜜的梦乡。

如今,除母亲外,家里的几位长辈都已相健故去,老院也合二为一,弟弟新建了钢砼现浇房屋,宽敞明亮、舒适美观,过去的院落已换了新颜。但儿时的记忆在今天全家四代人团聚、合影的过程中,又像放映电影似的一幕幕涌上心头,沟起了我满满的回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